近期股市又一次成为热论的话题。面对突然暴涨的股市行情,有人敢于不顾一切的加杠杆冲进去,也有人迟疑观望总在门口徘徊。为什么会出现面对相同的局面所做出相反的行为?加杠杆冲进去是不是理性的行为?在门口徘徊的人是不是浪费机会的行为?
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将“人的行为”做为研究对象仔细加以研究,形成行为分析体系,进而形成行为学。由〔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所著《人的行为》,行为学著作中的佼佼者,被称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巅峰巨著。在《人的行为》中又多以社会经济视角解读人的行为,这本书又被赞誉为《国富论》之后又一市场经济理论巨著。作者将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问题、经济现象放在“人的行为”之框架内条分缕析,在书中不难发现人的行为背后的终极驱动因素。作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881-1973年),20世纪著名经济学大师,卓越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领袖之一,被认为是亚当·斯密之后最重要的市场经济理论家。
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行为包括两个重要要素——目的和手段。“一个行为所追求的结果被称为它的目的、目标或宗旨。手段是用来达到任何目的、目标或宗旨的东西。”面对上涨的股市,行为人所做出的冲进去和徘徊不前显然是行为手段。通过冲进去和徘徊不前这样的手段所想要达到的行为目的是什么?两者行为目的会是相同吗?有人会说冲进股市是为了赚钱,而徘徊不前的是怕亏钱,两者怎么会相同!其实不然,在《人的行为》中指出,有目的的行为都是能够消除或至少减轻他所感受到的不安。冲进去减少没钱的不安,徘徊不前则是减少可能亏钱带来的不安。从行为学的角度可以得出两者的目一致的结论,甚至可以说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消除或是减轻不安的感觉。如果一个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就不会施展任何行为。
行为都是理性的
面对上涨的股市,有人不顾一切的加杠杆冲进去,这时会被人指责这个行为是头脑发热不理性的行为。《人的行为》则告诉我们,行为人做出的任何行为都是理性的,都是他经过推理分析后做出来的,而行为正确与否则是经济学判断的,行为是否符合经济规律、是否能产生经济价值则是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在理性分析中,行为人会考虑诸多因素,比如手段与目的的关联性、价值尺度、需求尺度、时间因素、资源因素等等。阅读完行为都是理性相关内容后,不仅今后为自己做出行为进行详细因素分析时提供帮助。更能理解别人所做出的行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都是基于自身情况做出的行为。有了这样的理解后,个人的包容性有会很大提升,更容易接受别人的行为。
经济学、行为学相互交融
如今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分工极致细化,现在人的行为往往是在经济背景下发生的,例如种粮食是掌握土地资源的农民的工作,可在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粮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需要做出交换行为得以获得赖以生存的粮食。这时经济学中有行为学、同样行为学中有经济学,经济学、行为学交融在一起。虽然经济学和行为学是两个不同学科,但将经济学问题置于行为学的框架内,经济学问题更容易理解,并探求出行为本质,做出更符合经济学规律的行为。
社会、经济都是由人构成的,人的行为构成了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人的行为》了解人行为的目的和手段,大道至简,我们就可推理理解诸多现象的本质,在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时从更深一层次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