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想法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作者: 清芷修仙 | 来源:发表于2023-11-27 22:17 被阅读0次

    马伯庸,你听说过这位作家吗?最近我向开盲盒似的对了一部《长安的荔枝》,意外的惊喜使我不得不写下自己的感受,我又发现了一个喜欢的作家,我可以读的书又多了一些。那些在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有的堪称经典,书写了时代的壮阔和个人独特的生命经历,丰厚博大。但不得不说,近几年我真的没有读到自己喜欢的当代作品,尤其是虚构文本,很多作品真的徒有虚名,叙述拖沓,情节冗长,真的连网络小说的吸引力都没有,有的作者一味追求时代感,又没有能足够的历史知识驾驭,连语言也乏善可陈,不知为什么就很有名。与之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伯庸,虽非科班出生,但读过他的书,会觉得他的最起码拥有历史学与文学双重学位,而且应该是硕士毕业。可事实上他是新西兰某大学经管系毕业。你想知道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印象,这完全来自与我读到的他最新的一部作品《长安的荔枝》。

    杜牧有一首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许你只读到了帝王耽于女色,贻误国事。可是在唐朝时,一颗岭南的荔枝如何跨越千山万水到达长安,而不发生香变和色变。在没有冰箱、冷链、考驿站传递的时代,长安的一颗鲜荔枝背后是无数底层官吏和百姓的奔波、辛劳、甚至死亡,是加重的赋税、累死的驿马、逃跑的老百姓、被成片砍掉的荔枝园、被拆解的船只、可能被杀头的官吏等。一颗荔,要中央和地方多部门联动,调动沿线所有色驿站、地方政府的资源。最终,从岭南运出的一整个果园的荔枝,到了长安。能保险幸存的只有一盘。

    这篇小说以唐朝宫市场制度为依据,以上林署一个以低级官吏李善德为主人公,从他的视角展开,以丰厚的历史知识为依据,以圣人任命其为“荔枝使”开篇,记叙了算课及第的李善德为了避免被杀头的命运,三次亲往岭南,克服重重困难,通过精密的计算,与胡商合作,实验荔枝从岭南转运之法,期间克服了缺钱、缺权、缺保鲜法的问题,最终经过千辛万苦,在累死的边缘徘徊,终于将新鲜荔枝在贵妃生辰之日六月一日是运抵长安。完成了使命。李善德本应飞黄腾达,但是,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在完成运荔枝的使命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官吏的趋炎附势、百姓的不堪重负、荔枝园的毁灭、朋友的误解、权臣的内斗、宰相的贪腐、官场的黑暗等,他当场顶撞了权臣杨国忠,甚至精确算出在荔枝转运一事中其贪腐两万多贯,一次荔枝转运所耗费三万一千零二十贯,而李善德买一所房子贷款二百贯,已经是他的毕生所得了,和现在普通人在北上广买房一样,如此一笔,就能明确感受到一颗荔枝大概抵得上北上广的几十套房子了,而费用全都出自沿途百姓与驿站,沿途百姓缴纳荔枝钱、沿途驿站费用克扣,一共得钱五万多贯,杨国忠不顾百姓死活,还自以为得计,没有料到得来是李善德这个小人物义正言辞的批判。最终李善德全家被长流岭南,李善德和当地峒人酋长之女重拾友情,种植被毁的荔枝树,第二年结出的大荔枝,他一刻也不敢吃,想着当年的荔枝怕还是要转用长安,结果转运的消息迟迟不来,等来是安禄山起兵造反,圣人携贵妃、宰相逃蜀的消息。于是,李善德狠狠吃了了一顿自己种的所谓皇庄的荔枝。这个结局,也是耐人寻味。一颗荔枝毁了一个王朝。

    这部小说文学味十足,开篇写李善德正在站在一颗桂树下,想象自己买房后的美好生活,咬牙借了香积贷贰白贯。行头十足之时,被上司下套,成为了荔枝使。得知要转运岭南鲜荔枝长安时,且期限是六月一日之前。他完全陷入了绝望,因为没有人能完成这个任务。他想到了死,在朋友韩洄和杜甫的帮助开导下,他利用自己“荔枝使”的特权。抱着“退无可退,岂不向前拼死一搏”的信念一入岭南,借助全国地理图亲子试探道路,感受山路、水路、骑马等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劣。到岭南查看荔枝园,翻阅古籍、请教土人寻求保鲜之法。在地方节度使不合作的情况下与胡苏谅合作,两次实验运输路线和保鲜之法。待路线、保鲜成熟后,他返回长安,在宠宦高力士的引荐下面见杨国忠,详细陈述了荔枝转运之法,得到杨国忠赏赐的腰牌,从此调动三省六部,配合他完成了转运,小说将最后一次的转运写得极其详尽。文章情节充满了意外、巧合,也揭示了官场法则,文中人物设计商人、宦官、节度使近臣、各级官员等,人物形象鲜明,绝无重复,语言描写精彩。情节前有伏笔后又照应,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文章设计历史学的驿站、保鲜、官制、钱粮府库、山川地形等冷门知识。运用的词汇、句子有唐人习惯、传统。阅读本书,不仅了解了很多历史、地理学知识,也收到了典雅语言的熏陶。此书堪称文学与史学的完美结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ht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