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结束了《四季短笛》的晨诵单元,从细微处走向宏远处,本周正式开启了《读唐诗》单元。在此之前,办公室几个小伙伴却早已开始了唐诗单元的研究,每每晨诵课下,总要交流一会儿,再品味品味才肯放过这首诗。正如主题曲里唱道的那样:
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每一首诗,每一曲词,背后站着的,都是一个不一样的灵魂。或有烟波垂钓的自由闲适,或有草堂怀远的圣人情怀,或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知己相逢,或有……有苦有乐,亦忧亦喜。
要理解一首诗,就要了解一个人,要了解一个人,必定要放置在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下。杜甫,一个生逢唐朝由盛而衰的儒家圣者。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还于成都的杜甫听闻此迅,心情大好,作此诗。
我们印象中的杜甫,似乎是儒者的典型代表。《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少年杜甫曾豪情满怀表达自己的致仕抱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终其一生,杜甫都从来没有放下过这样的一颗圣人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春光初露,浣花溪旁的杜甫,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欣喜。
喜从何来?
春日里绚丽生动的风光?不,不仅仅。
喜来自杜甫的胸怀。安史之乱终于平定,百姓不再遭涂炭,新君继位,这个国家如同逢春枯木,百废待兴。杜甫是真心欣喜,真心将黎民与国家福祉烙印在骨子里。
喜还来自杜甫的内心。他也是真为自己而高兴的,宦海蹉跎,“野无遗贤”,十年困守,远离朝堂,漂泊多年,终究没有得当的机会施展手脚,眼前不正是效力之机?
所以,在此时的杜甫眼里,欢喜是有的,有了欢喜,也就有了可入眼底的美景:
几行青翠的垂柳,两只黄鹂浅唱低吟,甚是欢欣;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目之所及,视野开阔处,心亦飞扬。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
早春,凭窗远望,西岭顶上积压的白雪正在消融,如同心头多年的郁郁不得志,或有重展抱负之机;如同水里火里苦苦煎熬的百姓,终于拨云散雾见日光;如同陈旧腐朽的朝局,或可重新洗牌,再现清明……这一切的一切的不如意,伴随着西岭顶上皑皑白雪的融化,也消散了一些吧!
水上交通恢复畅通,门外停泊的,是要去往万里之外的东吴地带的船只。
说到这里,竟有些神伤。
对杜甫来说,一方小小的窗子,入眼入心的,竟是西岭千秋雪,其心之高,其志之远,可以窥见。东吴明主孙权,善任贤能,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定天下三分局面,“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东吴孙权,当朝天子,是杜甫一生理想抱负的希冀所在。
可希望如何?渺茫又渺茫!这船只不正是杜甫的寄托?可停泊在此处,不正是杜甫的写照?即便再有启航之日,能否顺利抵达东吴?那可是有万里之遥啊。
况且,眼前之景,千秋冰雪也磨去了杜甫太多的年少轻狂,况有停泊之久,况有万里之遥,杜甫当知道,希望是有的,失望是极可能的。
读唐诗——《绝句》我竟不自觉想到了鲁迅的《故乡》,说不出什么样的感觉。一个是碎了然后拼起来了一点点,然而很容易便又碎了,一个是碎了然后彻底打碎,只拾起一点点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