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与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影子人》故事从“我三岁”到“我儿子三岁”,时间跨度非常大,并且两代人都是在“三岁”这个时间点,初次遇见“影子人”,这一定是作者金波先生的有意安排。人生三岁,正是儿童的启蒙阶段,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这也是进行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正是有了“我三岁时”遇见的影子人,才有了长大后当“我儿子三岁时哭闹不绝”妈妈用影子人游戏,让“我儿子停止了哭闹”。妈妈一定记得,当年影子人给我带来的惊喜和快乐。而“我”也从妈妈的影子人游戏中,明白了家庭教育的真正秘密。影子人成了联系“我们”一家三代人的纽带。无论时间怎样变化、物质条件怎样提高,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丢,也不会丢,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根。
薄薄的影子人,蕴藏着我们许多中华传统文化:剪纸窗花、拨浪鼓,这些童年的记忆,代表的是我们中国符号,这是一代一代中国人需要传承的。虽然,没有玩儿过影子人,但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玩儿的“摔泥碗”“挤油渣(我们这里叫挤古堆)”“跳皮筋”“抓石子”“拍卡片”……这些好玩儿的游戏,总是感觉小时候很快乐。“从前车马很慢”,如今到了信息爆炸时代,人们生活节奏非常快,来不及也不愿停下脚步,感觉生活不幸福,整天太忙碌,其实,停停快走的脚步,听听内心的声音,想想童年时的快乐,和孩子一起捡拾起童年玩儿过的游戏,也许你就会重温那份幸福和快乐!在这里影子人代表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它应该属于我们的父辈,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流着中华民族血脉的每一个人。
这两天网络学习绘本《影子人》,我们课文该讲《竹节人》了,这两者有相同之处,这是童年的记忆,是童年快乐和美好,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于是,我有了一个小小想法,今晚布置一个家庭作业――和父母一起玩儿手影游戏,没想到孩子们热情高涨,家长参与积极。我相信,有了这样的体验,对于学习《竹节人》这一课,会更有兴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