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刷剧10部左右的我,前段时间闹了剧荒。
不是因为看过了太多剧,也不是不知道看什么,而是没有看的欲望。
逛豆瓣的时候发现了一部剧《女人四十》。
这个剧我听都没听过,但是我看过我偶像王志文演的《人到四十》。
四十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龄阶段,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现在的人是不是都四十不惑我不清楚,但是即将跨入三十岁大门的我,着实有些疑惑。
奔着评分和剧名,《女人四十》我很认真的看完了,说不出的滋味,硬要给感受加个形容词,可能就是过于真实了。
女主叫阿娥,是一个脾气火爆的妻子,每日奔走于家庭、公司之间,为家人、公司处处精打细算。因为婆婆的突然病逝,使得公公变作痴呆老人,他脑里只有旧事若干、眼前只识阿娥一人,所做的荒唐事一件接连一件,阿娥一家疲于应对,在家安心做主妇的弟媳又不愿伸手相帮。阿娥与丈夫试过送公公去日间老人看护所、老人院,却一样不能省心。而给阿娥带来诸多乐趣的工作也因碰上年纪轻她、能力强她的对手令她烦心。但公公亦用自己的方式对人到40、日渐有心无力的阿娥表示着感激。
懦弱的丈夫、拮据的生活、无情的亲戚、患病的老人、无助、无奈、无望,她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
阿娥的公公在去世前对阿娥说:你知道人生是怎么样的吗?很有趣的。
是啊,人生真的很有趣,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依然活着。
想起以前看到了的一个帖子,大意是说让职场人以游戏的视角去对待职场。
确实,职场和游戏有很多相似也相同的地方,但是我突然觉得,人生也可以当作一场游戏来看待。
游戏分为网游和单机游戏,如果把人生想象成是网游是不是更符合逻辑呢?
我觉得是这样的,但是这样不好。
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遇到的确实都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欲望,很像网游世界里面的玩家们。但是如果他们是真实的玩家,那你就会产生欲望,你会觉得他的装备(车)比你好、他的女朋友很漂亮、他自己搞了个公会(公司)很厉害,因为大家都是真实的人,那就免不了拿自己和别人去做比较。
但这通常是使我们痛苦和失败的来源,因为我们和别人作对比的时候,会觉得大家都是人,这件事他行为什么我不行?
但是我们常常会看不到我们作为人本身这个形体之后的很多因素,比如他人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经验等等。我们只是看到或听到了某个人做了某件事的经过和经历,但是往往我们看不到的暗的一面,才是决定那件事成败的关键。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决定我一定能、我一定要有的时候,就会让自己迷失在妄求里面,然后不断地失败再失败,一直沉浸在失败之中。
经历了失败的沮丧后,往往会局限住自己的认知,但是如果我们把人生当作是一场单机游戏呢?
如果是单机游戏,那除了我这个主角之外的所有人、所有事物,都是NPC。我知道他们的存在,其实就是程序员写的一些代码,代码中有一些先天的因素条件是我不具备的,那我不需要去跟他们做攀比,他们能做到是因为他们的先天条件,而我只是在体验我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是选择打怪升级还是选择骑着坐骑看风景,那是我自己的人生,我的逍遥自在是我自己给的,我能把握自己不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就好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就像女主阿娥,她想改变,却被现实生活束缚的动弹不得。
写到这我突然明白很多剧中不顾一切出家为僧的僧人了,他们舍弃家业和妻儿老小,在外人看来是极其的不负责任,但是他们好像又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古龙说得好,伤心的人,必是多情之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