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来一赞
读书:《战国策》秦策⒂——或为六国说秦王

读书:《战国策》秦策⒂——或为六国说秦王

作者: 白泥 | 来源:发表于2024-06-24 08:30 被阅读0次

文系原创首发

或为六国说秦王

故事概要:有人为了六国游说秦昭王说:“地方大了未必就安定,人多了也未必就强盛。因为如果是这个道理的话,那夏桀和商纣的后代也不至于灭亡了。”

那人继续说:“以前,赵国也很强盛,强盛到左边可以压制齐国,右边压制魏国,还困住千乘的宋国。而卫国的东部也危险,人们砍柴放牧也不敢从东门进出,卫国处境岌岌可危。于是诸侯国们商量怎么对付赵国。魏国第一个采取行动,说干就干,先包围了赵国邯郸,取得胜利,开始称王。齐太公听说了还了得?于是去教训魏国,魏国被一分为二,非常危险,最后求饶才得以保全。此时,楚威王听说齐国打败了魏国也不淡定了,于是率军和齐打,结果胜利,然后就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很多地方,变得越来越强大。齐国此时也甘拜下风,只能向楚国请罪,但同时游说赵国,燕国,这样天下才放过齐国。”

“就这样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各国又开始商量怎么对付楚国。这都是因为此时的楚国过分强大,威胁了其他诸侯,各国才想去攻打它。”


这个故事背景是,在当时秦国和齐国都是同样强大的两个国家,都称自己为帝。可是谋士们知道树大招风,苏秦劝齐取消帝号,低调点,而本文中也是另一个来劝说秦王的人的说辞,希望秦也低调一点。

#枪打出头鸟

虽然秦、齐在那时在各诸侯国中已经是很厉害的两个国家,可是谋士们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不想成为第一个被打的鸟,以低调保存实力到关键时刻。可谓韬光养晦。

其实我觉得是挺聪明的!“胜则骄,败则馁”,在天下还未得之时干嘛非要给自己树敌太多呢?人红是非多,你强大了过得好了,就会遭人嫉妒,这就是人性。

你自以为是,称王称帝,可天下还不是你家的,其他诸侯看了不恨得牙痒痒?单一诸侯虽然无法与你抗衡,可是诸侯联合起来对付,蚂蚁大军也能干掉大象的。

时机还未成熟的时候,最好不要那么招摇,免得把自己立为众矢之的。这就是咱们古人的智慧啊!

苏秦是看到了这点率先劝齐不要那么张杨。

文中此劝说秦王的人也是列举了N个你打我,我打你例子,想说明的就是成为众矢之的的后果。那第一的位子也不是那么好坐的,刚坐上去就被身后的人惦记着干掉,历史就是活教材啊!

写到这里,想到当今社会,如果也有一个这样的谋士提出韬光养晦的建议,国与国之间会不会避免这个战那个战的?懂的人自然懂我说的啥。是吧?



读史以明智,向古人学习智慧。

欢迎简友们探讨交流~~O(∩_∩)O~~

相关文章

  • 行百里者半九十

    典出《战国策·秦策》。 秦王依靠秦国强大的实力、有利的地形,成功地实行了“远交近攻”的“连横”政策。几年来,六国或...

  • 平凡人的责任和担当

    见 《为中期说秦王》摘自《战国策》 原文:秦王与中期争论,不胜。秦王大怒,中期徐行而去。或为中期说秦王曰:“悍人也...

  • 战国策―或为六国说秦王曰

    【原文】或为六国说秦王曰:“土广不足以为安,人众不足以为强。若土广者安,人众者强,则桀、纣之后将存。昔者,赵氏亦尝...

  • 战国策28-或为六国说秦王

    天下恶秦、苦秦、恐秦久矣。 或为六国说秦王,以图天下安。 其曰:土广不足以为安,人众不足以为强。 凡出头者,皆为他...

  •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原出于《战国策·燕策》。讲述了在秦将王翦大破赵国,挥师燕国形势下。燕太子丹委托刺客荆轲行刺秦王,...

  • 《阴符经》到底讲了些什么?

    值得纵横家苏秦锥刺股的《阴符经》到底讲了些什么? 据《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

  • 秦策:说秦王曰

    秦策:说秦王曰 此篇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35年,即始皇开始发动灭国大战的前四年。秦王嬴政帮助魏国进攻楚国。当时,山东...

  • 成语典故|羽毛未丰

    成语释义: 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充足。丰:丰满。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

  • 欢城易效能90天践行中期检视

    “‘行百里路,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 这便是我走过6周的最大感受...

  • 行百里者半九十

    题目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原文的意思是:一百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战国策》秦策⒂——或为六国说秦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nl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