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见的是你我他——《看见》

看见的是你我他——《看见》

作者: DOU夫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9-30 16:03 被阅读0次

作者:小木屋图书早读社潘,加入早读社可以免费畅读纸质书。


参加的小木屋畅读计划快要接近尾声,书一直在读,但说好的读书笔记却进度严重不足,要开始疯狂补齐读书笔记啦~

今天要写的读书笔记是《看见》,这本书相当于柴静采访生涯的回忆录。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她采访过很多震惊全国的大事件,当她在书中一点点展露这些大事件不为人知的小细节,你仿佛跟着她又走过曾经的动荡岁月,不经意间活成了故事里的人。

在柴静的叙述中,那个坐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当新闻主播的小姑娘,远没有在各种事件现场奔跑穿梭的少女记者鲜活生动。柴静无疑是一个优秀的记者,但她身上最显眼的却不是记者的冷静客观,而是她对人与事的悲悯动容。

在采访中,她总是把自己放在无限逼近采访对象的位置。这种逼近不是指物理位置,而是心理距离。她毫不放松地探究和思索着事件的每一个细节,全盘接受采访对象给予的所有反馈——哪怕是无尽的沉默。

她的同事曾经对她的采访方式表达过不认同:一个职业记者,冷静客观才能掌握事件真相,而冷静客观的前提,就是抽离,是观察而不接近,是记录而不投入。没有立场才能足够全面,有些事走得太深反而看不清楚。对于这样的建议,柴静有过反思和挣扎,但她始终做不到。

她对事件中的人有着近乎执着的关怀,比起事件的真相,她更在乎人心的真相。但这恰恰是她的报道动人的地方,因为立足在人心最深处,也就触摸到了事件最源起的地方。

她同时有着对人有着无限的包容,不论正与反、对与错。正是这种包容让她在无限逼近的同时保持了客观真实。她接受每个人的立场和动机,不指责不评价,因为她找寻的不是正义,而是一切的根源。她关心的是为何如此,然后把应该如何的思索留给观众。

柴静的记录,因为其对人性的无限深入和包容,不只是一篇报道,更是一段故事的述说。这些故事,或者鲜血淋漓,或者深沉动人。而故事里的每一个人,也不再是带着某种标签的扁平人物,而是成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活生生的人,更成为了每一个听故事的人。

《看见》,看见的是真实,看见的是人心,看见的是你我他。

相关文章

  • 看见的是你我他——《看见》

    作者:小木屋图书早读社潘,加入早读社可以免费畅读纸质书。 参加的小木屋畅读计划快要接近尾声,书一直在读,但说好的读...

  • 看见看见里的看见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看见。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个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的是你我他——《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pc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