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母亲节诗会”有感
今天的主题与技巧无关母亲节诗会落下了帷幕,作为义务辅导员在跟朗读者们交流的过程,也让我自己走在成长和发掘的路上。今天的主题与技巧无关
今天的主题与技巧无关二年级的徐梦瑶,是一个喜欢跆拳道的女孩,但她每次来我工作室都会给我带一块她最喜欢吃的巧克力。我说:辣利老师要减肥不吃!她硬塞给我:吃咯,真的很好吃呢!就是这样一个暖心的孩子第一次读《感恩父母》这首诗,她对于“妈妈的手粗、爸爸的腰弯、妈妈的双眼花、爸爸的皱纹深”理解比较浅,带着学校“唱读腔”。我让她摸摸我的手再摸摸自己的手,比较一下:是不是你的嫩一些,我的粗一些?用触觉让低龄孩子感受不同,再逐步引导他们接近主题和情绪。 梦瑶,你那天的表演很棒的,虽然后面忘了一句话,但是现场的叔叔阿姨都给了你最热烈的掌声,突破自己才是最勇敢的,就像你练习跆拳道一样,转身、劈腿,希望你在朗诵的道路上也能劈破前面的那块“木板”。
今天的主题与技巧无关艾轩瑶和艾若彤是可爱的两姐妹,我非常佩服她们妈妈的教育,我听过母女的对话,平等而有要求。轩瑶理解天赋很高,若彤声音清柔好听。《我的妈妈》轩瑶一开始读是有态度的,妈妈阶段性态度的不同她都感受到并表现出来了,这个时候我只需要对于“语言张力”稍加点拨她就很完满的完成,只是因为年纪太小,因此演出时对于“与台下的交流”还稍稍一点无意识,但是这绝对是迟早就能掌握的。若彤的《妈妈睡了》是有难度的,因为妈妈睡了本身的基调就应该是“怯怯的观察,充满幸福和安全感”,孩子很难用技巧告知,只能用情境让她们感受,我说“若彤”你闭上眼睛,跟辣利老师一起偷看妈妈睡觉。嘻嘻,轻一点别吵醒她,你看她的眼睛、好漂亮啊!看眉毛,弯弯的,哇……嘴巴还微微张开,轻轻的呼吸~这个时候你最怕的是什么?外面的声音千万不要吵醒妈妈!对吗?”因为两姐妹马上要有一个小弟弟了,可是妈妈对她们还是力所能及的接送陪伴,预产期临近脚都肿了,这种辛苦如果姐姐感受到,那么这篇文章的朗读一定就能情境到位,情感真实!最后的表演非常棒,因为挺着大肚子的妈妈在台下听,有对象感的孩子就能读到大家的心里。
今天的主题与技巧无关朗读者当中他们是年龄最小的一群,第一次辅导的时候他们可以满场飞,互相骑高马。可是经过两次辅导课你看他们在台上的小模样!辣利老师是热泪盈眶看完的。你们当中有带有家乡口音的、有见到辣利老师庞大身躯吓得往后躲的,从没在观众注视下登过台,可是却获得最多的掌声。因为“大局意识”在你们脑海慢慢形成,不需要教条式的宣讲,只需要给一个舞台让你们锻炼和自己去体会。经历这一次成功完成的任务,还有什么能难得到你们呢!
今天的主题与技巧无关肖紫瑶在他们班上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可她妈妈说不知为何越大胆子越小,原来刚上学的时候不怕事,干什么都冲在前面,现在反而胆小了!所以对她的辅导过程,我要用最短的时间让她重燃信心。为什么我要做一个小小的工作室,是因为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全情关注,大锅菜式的课堂老师无法一一同时关注“学习和心理”,我希望将来我对我的学生能同时做到。首先包容接纳孩子任何形式的表达:可以,你的处理我听到了你对母亲的赞美,那么我们能把这些定位再捋一遍吗?“大船、高山、歌和春风”,你觉得是一种形式的东西吗?然后我们一起来回忆坐在船上深入大海的震撼;登山的辛苦和登上山顶的成就感;听到一首歌的共鸣;以及春风拂面温暖欲睡的触觉。紫瑶小时候的大胆那是懵懂时的无畏,现在的胆小是成长后的敬畏,都没错!需要的是家长的包容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励她给她信心,这棵小树苗又能再次立起来!
今天的主题与技巧无关傅嘉馨也属于幼儿园的时候大胆,各种场合都不怯场也很有自信的孩子,可是到了小学好像有点胆怯了。她跟紫瑶的情况是一样的,在其他孩子懵懂的时候,她们属于早慧型,所以很容易出来,可是越往后,身边的同学也慢慢出息了,她们发现自己原来不那么“优秀”,心里还是想赢怕输,但是表现出来的就是“为了不输,那我干脆不做”。对这些孩子的朗读引导,我觉得心理疏导更重要!她们能力很强,只是暂时封存。嘉嘉有很好的领悟力,读出了语句的情绪,语言张力也超人一等。
今天的主题与技巧无关熙岸有一群全职妈妈,她们也曾经有事业和梦想,因为对家庭和孩子的驻守在了家里,繁琐的家务没有消磨她们心中的梦,杨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为了爱情离开父母和家乡,也许此生最遗憾的就是在母亲去世时没有在身边,这首《母亲的专列》就是她的真实写照。
这是您惟一的一次乘车
母亲您躺在车肚子里
像一根火柴那样安详
一生走在地上的母亲
一生背着岁月挪动的母亲
第一次乘车旅行
第一次享受软卧
平静地躺着像一根火柴
只不过火柴头黑
您的头白
这是您的第一次远行啊
就像没出过远门的粮食
往常去磨房变成面粉时
才能乘上您拉动的
那辆老平车专列
我和姐姐弟弟妹妹
陪伴着您
窗外的风景一一闪过
母亲您怎么不抬头看看
只像一根躺着的火柴
终点站到了
车外是高高的烟囱
一个温暖春日上午、一壶茶,我们几个妈妈聚在一起开始了杨丽的作品辅导。听她读过一遍,我决定不进行任何技术性的导读,因为这篇文章没有实感一切都是枉然,咱们就先从分享各自的故事----找到“共情点”开始吧:经历过亲人离开的都能感受到那种“乌云压顶”的灰暗期,不管外面阳光多么灿烂,你总是看不到,仿佛一层灰暗的罩子包裹着。不再觉得阳光刺眼,不再觉得花香四溢,不再觉得菜品美味,仿佛你的五觉都暂时的丧失,随着亲人远去!这是我的感受,再次之前我并不知道杨丽经历过“母亲去世她还在火车上赶路”,因为“共情”她敞开了话题,让人不禁唏嘘…….中年人的压力在于,再大的变故也不能失态,因为生活的重担还要继续背负:家人、孩子,还需要你擦干泪继续陪伴。这一切都在诗中呈现,那种“擦干泪继续前行”的感叹在最后一段集中体现,短短几句话要表达出“所有的回忆和感伤都要从火车到站那一刻被理性的拉回到现实”。杨丽的朗诵震撼了很多人,这就是真实情感的力量。
今天的主题与技巧无关全职妈妈王幸她是一个喜欢艺术,喜欢孩子,喜欢大自然的人,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的爱让她潜心探索最好的教育理念,抽出时间去学习“华德福”教育,带好自己的孩子也逐步影响着身边其他的家庭。她真的很感性很温柔,有时候还让人微微觉得心疼。这首《感恩》她说更希望读给自己的父亲。跟她私底下的交流我也是比较多的,我告诉她:其实朗诵是具有疗愈效果的。读别人的诗,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形式“安全又能释放”,虽然零上台经验零基础,几次都想打退堂鼓,可是王幸还是圆满精彩的朗诵,“身教”的作用还用到了她还在身上,大儿子说:妈妈,下次我也想上台!
今天的主题与技巧无关陈薇茹、周黛伊、吴建浩、蒋钰宸都因为报名较晚,因此辅导作品只用了很短的时间。薇茹自带语言逻辑,黛依声音条件好,建浩是难得在男孩中间语言塑造不错的,钰宸居然运用“艺术转换手法”把舞蹈和诵读结合,产生出不一样的效果。只是大家都有一种“学校唱读”的强调,在辅导之前我尽可能的告诉他们:自然、自然、再自然一点,不要每一个字词都咬那么重。学校的老师真应该多给学生带来“语言审美课”,什么样的语言是美的、不做作的?不是装可爱装纯真,因为孩子本就可爱纯真,做好自己朴朴实实的读出他们能感知的情感!
辣利老师的话
因为理解分析才更能与作者“共情”,
因为“共情”才会去琢磨用什么技巧去运用,
因为想运用技巧才会去练习技能,
因为练好了技能才能完美呈现作品 。
每一次的反思都能让我成长……谢谢我的朗读者们!
今天的主题与技巧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