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传播网络
病毒区分传染对象的逻辑非常底层,是根据物种来分的,比如蝙蝠是宿主,穿山甲是宿主,人是宿主。而这个宿主的其他属性,一概不做区分。
一般传染通过接触,或者飞沫进行传染。
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出来的各种文明系统,比如交通,物流,餐饮,娱乐这些在病毒看来都是接触网络的一种形式而已。
病毒不区分高低贵贱,在进化的逻辑中只有非常简单粗暴的一个逻辑,那就是死亡。
抗的过去,生,抗不过去,死。
而医学的作用就是帮助个体延缓进化的淘汰。
经济越繁荣,社会的链接程度越深,病毒借助各种网络传播的机会就越快。在前期我们非常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指数级增长。
对抗病毒的网络扩散
和对抗电脑病毒的网络扩散一样,那就是做物理隔离。我们采取的各种防控措施,也可以看做是缩小人类的活动网络,降低网络和网络之间的链接。减少病毒传播的网络载体。
防控传染病不以了解传染源为必要前提。但凡传染病都有网络特征,而阻断网络就是对所有的传染病都有效的措施。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技术条件,社会形态还没办法对人的活动归集做巨量的数据采集和动态分析。
我们进入在线状态是从微信取消在线标识开始的。但是我们还没办法实时的把我们的活动,身份,地理位置全部数字化,在现实社会和数字社会形成一个数字孪生。
我们还无法在更高纬度的手段来对抗病毒网络,我们还只能用更底层的网络去对抗病毒。
用高维信息网络打败低维病毒网络
也许20年后,当我们真的进入到万物互联时代之后,每一个人,物的活动轨迹都能及时的追踪,都做到留痕,都能做到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成为人们活动的一笔财产,这些数据资产可以参与贡献到社会治理中,成为智慧城市的数据池。
那么对于病毒的溯源,人群的防控隔离,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工具,可以确保在一个大的网络中精准的对一个小网络实施阻断隔离。但是不会像今天这样直接从底层进行切断,对整个社会的所有网络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是我们社会的数字化,信息化,和对应的管理思维,管理水平,工具还没有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
设想一下,如果每个人有一个google glass这样的产品,可以像行车记录仪一样记录自己看到的东西,生活轨迹。这些数据可以被加密之后用来分享收益。那么基于这些数据就可以打造出一些跟踪经济,对于疑似患者和这些人的传染网络就可以像交通执法一样根据监控录像,快速精准定位。对疑似人群通知,管控,隔离。
希望在我们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这一天的实现。而不至于再来一场疫情,全社会又停摆,宕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