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说|学而篇1.16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20-02-18 20:16 被阅读0次
《论语心说》----作者:李轻 

子曰:“不患人知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与《论语·学而1.16》成为互补关系的,还有《论语·宪问14.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既:“不患人之不己知”。

这与《论语》开篇当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互成“榫卯”的嫌疑。《论语》开篇学而篇1.1提出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行为标志,与评判准则。同时,《论语》地编著者们……又在“学而篇”的最后,既:《论语·学而1.16》中,引述了孔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一句。与开篇的“人不知而不愠”,形成互补,与补充的结构,教人读起来时,有扎实,丰满之感,与我们今天论文讲求的“首尾呼应”,有极高的相似。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今天讲求的论文首尾呼应,是要结尾,与开头相互对应,相映成趣。开篇点题结尾扣题……中间是自己的论述表演,包括辩证,引用……等等,你可以开始你的表演。但结尾,和开篇,尽量是要相互一致的。这是我们评判一篇论文的基本标准。同时,也是论文的一贯思路了。道理是一样的。《论语》,作为一篇先秦,和秦汉时期由众多儒家拥趸们,所做地“大论文”,自然也不会逃避这一点

或者说,就是他们,给论文这种体裁,开地头罢。道理是一样的。那么,在《论语·学而》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不知而不愠”,与《论语·学而篇》结尾:“不患人知不己知”形成了良好地对照,与环环相扣。首先,孔子说:“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心理境界,和自身修养。故,孔子对此的评价是:“不亦君子乎?”对于,人不知而不愠,这种行为方式,和心理境界,孔子在《论语》开篇,就被他日后地拥趸们,罢这句话拿来引述了。同时也告诉我们:君子即便在任何一个时代也是容易被普通人所误解和嘲讽的。这是正常的。《论语》地编著者们,罢这句话放在开篇,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放在首位上,是为了警醒后人,勉励激发后世的君子去勇敢的做自己同时也是给与自己同时的儒家和儒家地拥护者们支持者们加油鼓劲儿。这句话,就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理是一样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之相背的,与之呈背书的,则是“学而篇”的最后一句,“不患人知不己知”。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什么呢怕我不了解你。既:“患不知人也”。我不怕你不了解我,是因为君子们的行为方式,有时候就是和别人,和多数人不同地。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本来就是与众不同地。怕什么呢。不要怕你跟别人不一样,既:“不患人知不己知”。

不要怕你跟别人不一样。不一样有什么好怕地呢。我不知道你有多平庸。这是君子,要担心的。我不怕你不了解我,但如果我不了解你……那我既得想一想,是不是我流俗了,流于俗套了。我不了解你,那我不既成小人了么。道理,不是这样地吗。所以,在一个大家争相当君子的环境下,都怕的是自己是落俗的那一个,所以,这也在许多时候,闹出了许多不懂装懂,牵强附会,过分解读的丑例子,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出自《论语·为政2.17》)是好的。但是,“虚而为盈约而为泰”(出自《论语·述而7.26》)就错了。道理,是一样地。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那是小人啊。“斗筲之人不足算也”(“斗筲之人”出自《论语·子路13.20》)。斗筲之人,不足算也。故,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即便不了解别人,那也不算什么。道理是一样的。

1.

不了解别人就不了解。做好自己。装了解,那就错了。流于表面,你和“斗筲之人”,也没什么区别了。不是。当然,这只是在大家都争当君子的环境下。争当“斗筲之人”的环境,那就不提了罢。無益。争当斗筲之人的环境不知人就不知人罢。没什么可知的。道理,是一样的。还有一种怕,是“患不能”,既:“不患人知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出自《论语·宪问14.30》)患自己没有本事。那,长本事不就行了吗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在《论语·学而篇》的最后,《论语》地编著者们,还是扣了一下题。把君子的“怕”(既:“患”)告诉了我们。实际上既是没有怕。就像《中庸》所说的:“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说明这都不重要不重要

----作者:李轻 庚子年正月廿五 于家中作

相关文章

  • 论语心说|学而篇1.16

    子曰:“不患人知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与《论语·学而1.16》成为互补关系的,还有《论语·宪问14.30》子曰:...

  • 【论语导读】1.16 患不知人

    【论语导读】1.16 患不知人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孔子说:...

  • 知己与知人

    ——1.16章共学总结 《论语·学而篇》第16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本章是学而篇的最后一章...

  • 《论语》今读:人当责己而不责人

    论语·学而篇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担心、忧虑。 ...

  • 读《论语》第一章:学而篇〈1.16〉

    读《论语》第一章:学而篇〈1.16〉 读/衣者郭郭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

  • 论语心说|学而篇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鲜矣仁,也可以说是:仁鲜矣。这是一个经典的古文倒装。仁作为后缀,也可以放在前面。 巧言...

  • 论语心说|学而篇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门下比较有名的弟子之一。“吾日三...

  • 论语心说|学而篇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孝,悌,谨,信,这是任何一个在家,在世...

  • 论语心说|学而篇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从学而1.1至学而1.8,记录的孔子言谈,...

  • 论语心说|学而篇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一则与上一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心说|学而篇1.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jn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