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我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特别崇拜的偶像,曾经一度以他的思维作为自己判断事情的标准,他在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也就是《诫子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为什么提到节俭呢?我认为也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个我们都能够体会。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吃好穿好?也就是“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这是思维的一种转变,有的人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想到拥有时候的好处,但是也不能转向另外一种极端,就是”小人常戚戚“,总感到到忧郁并不是正确的,而是要顺其自然,珍惜当下所拥有的。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认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无论年老年少,有志不在年高,温婉如玉必定要有自己的志向,然后去学习菜能有所得。在求学的过程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既不能求快也不能怠慢,而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遵循自我发展的规律。否则的话,只能”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不要让自己的心智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否则只能是精力衰竭、学识五成,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那时候再在悲叹中度过将是无比悲哀的事情。
其次,我们在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中还要给自我创造一个好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如《芝兰之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对于自己的居室,乃至自己的内心,都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与需求,时刻警惕自己要励精求进,冶炼性情,才能入在芝兰之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