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朱自清的《给亡妇》时,不过十五六岁,虽然知道这是一篇作者写给自己亡妻的祭文,其中满含作者的深情,可如何深情,深情至何处,却是不知的。
如今已为人妇,再次读时,才懂得了文章的感人之处,才读懂了文章背后夫妻两人的情深。
武钟谦是扬州名医武威三的独生女,而朱自清出身于书香门第,两人同庚,14 岁时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了婚。彼时在旁人看来,两人算是门当户对的。
1916年,朱自清考上了北京大学,一家人都为他高兴。同为他高兴的,还有未婚妻一家,于是两家人在欣喜之余,当年冬天就为他们完了婚,从此两人便结为夫妻。
武钟谦虽然是一个传统封建的女子,但她对丈夫的才情却是早有耳闻,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被他的书卷之气深深地吸引了。所以婚后她一心一意地侍奉夫君,侍奉公婆。
然而婚后没多久,朱家家境渐衰,常常靠典当度日,武钟谦便将自己的金镯子当了给丈夫做学费。
朱自清的父亲没有工作后脾气暴躁,家人也常为一点小事而恶语相向。武钟谦本是爱笑之人,可在这样的环境里,她再也不敢笑,性格逐渐变得忧郁。
那时丈夫在外,自己的父亲另娶,很多事情武钟谦都只能掩门垂泪、独自忍受。可即使当时丈夫在身边,她也未必会言语。所以朱自清才在文章里说:
你在我家受了许多气,又因为我家的缘故受你家里的气,你都忍着。这全为的是我,我知道。
武钟谦在做女儿时,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也曾娇生惯养。可在婚后,却逐渐变了性子,成了一名十足的家庭主妇,洗衣、做饭。做各种家务,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有孩子之后,她更是如此。武钟谦与朱自清一共育有6个子女。每一个孩子,她都坚持亲自喂养。日夜操劳,几年下来,几个孩子已经将她的身体累垮。
她从不闲着,即使坐月子,她也只做四五天便起来操劳。
朱自清说:你短短的十二年结婚生活,有十一年耗费在孩子身上;而你一点不厌倦,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
武钟谦并不懂书,但她知道丈夫爱书,所以即使在逃兵难的时候,她一个弱女子领着一家老小东躲西藏时,都不曾忘记带着丈夫一箱箱的书。别人都说她是傻子,可她却说:没有书怎么教书?况且他又爱这个玩意儿。
在她心里,大概爱丈夫,就是全心全全意为他付出,爱他所爱吧!
在朱自清的心里,妻子是值得感谢的。她是娴静,朴素,任劳任怨的,从未发过脾气,连一句怨言也没有。在面对自己发脾气时,也从不回嘴,从不号啕。
她不仅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还担负起了理应自己担负的责任。
朱自清对她说:我也只信得过你一个人,有些话我只和你一个人说,因为世界上只你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
可见这是一种真挚的、明朗的爱了。
一位封建的,接受三从四德教育的女子,与一位受过高等教育,去过欧洲留学的文学才子,无论怎么看都是不般配的,可他们却偏偏走在了一起,并且还爱的如此深沉。
如果两人一直这样走下去,倒也是好的。然而,命运常常弄人,武钟谦在婚后第十二年,便身患重病,撒手人寰了。
武钟谦这一生,自婚后,便再没了自己,心中只有丈夫和孩子。
她走后,朱自清悲痛欲绝,他在文中写道:在短短的十二年里,你操的心比人家一辈子还多;谦,你那样的身子怎么经得住!你将我的责任一股脑儿担负了去,压死了你;我如何对得起你!
句句朴素,字字真情。妻子所有的付出,丈夫都是历历在心,也深深自责,可见朱自清对自己这位妻子的深情。
我在思考,那位仅在世间生活了31年的武钟谦女士,她的一生是幸还是不幸呢?
我想,她该是幸福的,因为在她这短短的一生中,虽然与丈夫未曾琴瑟和鸣,但终归是找到了她心中所爱,而她所爱的人恰好也爱她。这远比同时期同样为包办婚姻的鲁迅妻子朱安幸运得多。
爱我所爱,我爱的人亦懂我爱我,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事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