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学霸社群
第76周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读书心得 Frank

第76周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读书心得 Frank

作者: FrankCoach | 来源:发表于2020-07-27 08:09 被阅读0次

    作者:约翰·戈特曼

    作者是心理治疗大师,从事了长达40年的人际关系研究,被称为人际关系领域最杰出的心理学者。

    4次荣获美国心理健康研究院科学研究者奖章,并获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杰出科学研究者奖章、美国家庭治疗学会杰出贡献奖、美国心理协会家庭心理学分会会长奖章。

    2007年,美国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刊物《美国心理治疗网络》及《美国心理学家》杂志评出20世纪最后25年,美国心理治疗师眼中最有影响力的10位心理治疗大师,戈特曼赫然在列,与卡尔·罗杰斯、卡尔·荣格齐名。

    本文简单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分别是情绪管理的内容,情绪管理的训练,情绪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情绪管理的内容

    情商,EQ,指人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感知和掌控能力。

    所以情商的重点,就是情绪的管理能力。

    1、父母错误的情绪管理方式

    很多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智力水平,却忽略了孩子情商的培养。

    第一种是忽视型父母。

    他们习惯忽视、否定孩子的情绪,并且还会试图用其他东西转移孩子注意力。

    例如,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说:“我不想上学。”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干嘛不想去上学啊,上学多好,有那么多同学可以一起玩。”他们可能还会用好吃的或者玩具来哄孩子,让他乖乖去上学。

    例如,孩子跟你说:“妈妈,我怕黑。”你回答:“有什么好怕的。”

    例如,孩子正哇哇大哭,家长给颗糖,让他不要哭。

    第二种是压抑型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情绪不够重视。

    更糟糕的是,压抑型家长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判,会斥责甚至是威胁孩子

    他们不关心孩子的情绪,只关注孩子由情绪引发的行为

    例如,孩子说不想上学。

    家长怒火中烧,凶巴巴地问孩子:“你不想上学,想干嘛?”

    有的甚至还会威胁孩子:“你不去上学,周末就不带你去游乐场了。”

    第三种是放任型父母。

    他们对孩子有同理心,能够去包容、接纳孩子的情绪。

    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指导孩子应对情绪。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换句话说,他们只看见了孩子的情绪,却没能帮助孩子深入探究和解决情绪背后的问题。

    例如,孩子说不想上学。

    家长会去发现孩子不想上学背后的情绪是什么,并安慰孩子。比如他会去抱抱孩子,告诉孩子偶尔有不想上学的念头很正常。

    但是仅此而已,没有进一步的引导,最多可能会陪孩子玩一会,然后再把孩子送到学校去。

    读者朋友,你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处于哪一种类型状态呢?

    2、情绪管理型父母

    除了以上三种方式外,作者提到了情绪管理型父母的行为方式。

    例如,当听到孩子说不想上学时。

    情绪管理训练型的家长除了能感知孩子的情绪,他们还会帮助孩子找出不想上学的真正原因。是作业没做完怕老师批评,还是跟同学闹别扭了等等,并且引导孩子找到解决方案。

    同时他还会告诉孩子,上学就是孩子的工作,是必须要做的事。

    家长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总之,用情绪管理训练的方式养育出来的孩子,身心健康、情绪稳定,而且成绩优异,和他人相处时也落落大方

    二、情绪管理的训练

    1、首先要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包括感知自己的情绪和觉察孩子的情绪。

    父母首先要感知自己的情绪,如果自己的情绪不太好,父母就要想办法去调整,让自己情绪先趋于平缓,这样才能更好地觉察孩子的情绪。

    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 ,父母对孩子的各种情绪也更能感同身受。

    接着,父母要觉察孩子的情绪。

    觉察孩子的情绪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特别是当孩子有强烈的消极情绪时,父母还要保持心平气和确实不容易。

    2、把握机会,转变心态

    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我们不要如临大敌,也不要认为孩子是在挑战父母权威

    相反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一次训练孩子情绪管理的机会,积极应对,和孩子一起处理,避免情绪恶化、升级。

    3、倾听与认可

    倾听不只是单纯地用耳朵听孩子说了什么,还要用眼睛去观察孩子的行为、说话的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等。

    父母要通过这些捕捉到孩子给出的信息,从而找到引起孩子情绪的原因,并认可这个原因,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理解的。

    例如,一个家里有两个孩子,弟弟过生日时,爸爸给买了一个变形金刚,这时哥哥不高兴了,撅着个嘴,跺着脚说:“哼,这不公平!”

    这时,父母如果用心倾听,就可以通过哥哥撅嘴、跺脚以及他的话知道,哥哥的情绪是由于弟弟有变形金刚而自己没有引起的。

    接着,父母可以跟他说:“弟弟有变形金刚,而你没有,因此你感到嫉妒和生气,是吗?”

    哥哥的情绪被父母说出来了,他感到被理解,情绪大概率就会慢慢变好。

    这时候,父母再跟他说:“等你过生日时,也给你买一个。”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解释。

    4、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不被关注或者被压抑,他就会有很多不好的行为,但是一旦他的情绪被别人说出来,或者自己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渐渐恢复正常。

    在孩子有情绪时,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情绪词来表达他当下的感受。比如,生气、伤心、难过、沮丧等。

    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建立起自己关于情绪表达的词汇库

    5、划定界限,解决问题

    划定界限,指的是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说“不”,然后引导他用更合适的方法来表达消极情绪。

    例如,有的孩子发脾气时会摔东西、打人,这时父母就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并且引导他把自己的情绪说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说“不”,但是仍然允许孩子有消极情绪。不能因为孩子的行为不对,就否定他的情绪

    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永远是主角,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也许他选择的方案不是最优的,但这些经验教训能帮助孩子更快地成长。

    总之,通过以上五个训练方法,可以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起“情商”的感知和应用能力。

    同样,也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引导孩子的关键。只有父母具备了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所以,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修炼之旅。

    三、情绪管理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忽略你的“养育任务”

    养育任务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就是父母希望孩子达成的某种特定的目标。

    例如,想把孩子培养成学霸;要求孩子要自律、上进;希望孩子在交际方面要出类拔萃等。

    一旦孩子的行为与自己心中的“养育任务”不符时,父母大概率就会开始说教。

    例如,孩子上学有一本书忘带了,父母就会说:“书都会忘带了,做事这么粗心大意可不行。”

    孩子看会电视,父母会说:”看电视就没时间看书了,没时间看书,成绩就提不上去了。“

    因此,父母时刻记住自己的养育任务,往往只会关注事情和孩子的行为,而忽略了孩子的情绪。

    2、避免和“敌人”站在一起

    孩子大多都很单纯,他们往往会把人简单地分成对立的两类,比如朋友和敌人

    朋友:父母一开始肯定是在“朋友”这一类里面,所以当孩子感觉受到委屈时,往往会先找父母寻求安慰,这也正是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好时机。

    敌人: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却不小心和“敌人”站在一边,错失良机。

    例如,孩子回家告诉你,我今天被老师罚站了。

    如果你不分青红皂白地说:“被老师罚站,肯定是你上课不认真听,小动作太多了。”

    孩子就会把你划分到“敌人”那一边去了,你也就无法进行情绪管理训练了。

    想想看,孩子有多长时间没有和你“知心谈话”了??

    3、避开不适合进行的情形

    情绪管理训练并不是越早做越好,它也需要讲究时机,有时情形不合适,我们应该要推迟情绪管理训练。

    这里的时机,指的是父母的时间,精力,耐心。

    比如,早上出门上班、送孩子上学这种要赶时间的时候,就不适合进行情绪管理训练。

    父母上了一天班很累,或者情绪很低落的时候也不适合进行情绪管理训练。

    简而言之,父母不在“状态”,就无法更好的进行“情绪管理”。

    4、最好一对一

    特别是二胎家庭,两个孩子经常起冲突,父母不要想着一次同时对两个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

    情绪管理训练需要父母觉察孩子的情绪,去倾听他、认可他,这些都是深层次的交流。

    一对多一方面是顾及不过来,另一方面当你认可这个孩子的情绪,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时,势必就会忽略了另一个孩子。特别是他们有冲突时,就更容易让被忽略的那个孩子变得愤愤不平,从而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

    总之,以上四个注意事项,是父母需要留意的。

    在进行情绪管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卡壳”,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碰到了以上问题,以便于父母从自身开始,先让自己恢复平静,再进行情绪管理。

    以下是笔者整理《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的思维导图。

    查看高清思维导图,可以进入公众号“CoachMind”聊天页面,回复“208”,领取《培养高情商的孩子》高清思维导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76周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读书心得 Frank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yy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