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水浒》,第十五篇。
在我看来,林冲在《水浒传》第七话就死了。
第七话「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末尾,听闻真相的林冲潸然泪下。临行前,“好朋友”陆虞候早给董超、薛霸下了死命令:
“高太尉钦命,到沧州前必杀林冲!”
薛霸说完,杀气腾腾拿起水火棍,狠狠往林冲脑袋上劈来。
林冲这时已经死了。
《水浒》的故事中,的确是鲁智深禅杖飞出,电光火石间打飞水火棍,救下命悬一线的林冲。
但我们要记住:林冲获救,乃小说家言,专制社会中人人都有一个野猪林,但怎可能总有鲁智深及时搭救?
是谁害的林冲家破人亡?过去,我们总认为,林冲交友不慎、暗箭难防,被陆谦、富安、老都管、高衙内、高俅一帮奸人害了。
但是仔细想,这种观点颇有疑点。
第一,陆谦是林冲同乡好友,家庭往来、相识多年,林冲也不是头脑简单之辈,怎会半点都无觉察?
比如,野猪林中,鲁智深要杀掉董、薛二人,林冲却阻止道:
“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
自己刚刚在鬼门关折返,理智尚且如此清晰,此乃林冲之冷静沉着也。
在柴进家中,林冲仅凭三言两语就判断出,柴进想让自己赢洪教头(林冲想到:“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此乃林冲心思缜密也。
日久见人心,若陆谦天生阴险狡诈,林冲夫妇为何看不出来?
第二,为何林冲夫妇不跑?高俅迫害王进,王进母子便远遁江湖。
在东京城妻子被调戏,几乎被逼奸,但林冲夫妇始终没想过跑;鲁智深在野猪林,搭救下危在旦夕的林冲,林冲还是没想过跑;到沧州草料场,若不是被逼上绝路,林冲一开始也没想过跑。
另外补充一句,“被逼上梁山”这句俗语,就是这么来的。
为何刀架在林冲夫妇脖子上,他们就是不跑呢?
不说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就无法理解故事中的异常,就不能理解施耐庵的真实用意。
问题首先出在,林冲夫妇看待权利世界的态度上。
关于林娘子其人,我们可以提供一份简单材料:
姓名 张氏(林娘子)
生年 不详
卒年 林冲落草梁山半年前
父亲 张教头
丈夫 林冲
子女 无
大事 鲁智深担任菜园管事次日,林娘子到东岳庙还愿,被高衙内调戏;
被调戏一个月后,被高衙内骗至陆谦家,险些被逼奸;
林冲启程前往沧州,临行前林娘子接到林冲休书;
林冲上梁山后得知林娘子不愿屈从高衙内,已于半年前自缢身亡。
林娘子贤良淑德、忠贞不屈,如果说《水浒传》可爱的女人不多,林娘子应该算一个。
只不过,林娘子的天真,要加一句很傻很天真,因为她对权力的态度是岁月静好。
《水浒传》两次关键剧情中,林娘子都说过一句话。可在我看来,这句话非常奇怪,跟《水浒》主题格格不入。
林娘子说的话是“清平世界”。
第一回,林娘子在五岳楼被高衙内调戏,红着脸说:
“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
谁说这是清平世界?花花太岁侮辱光天化日侮辱女子,怎会是清平世界?清平世界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跑到梁山落草为寇呢?
第二次,高衙内已经将林娘子骗到阁楼,欲行不轨,林娘子呼救还是说:
“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里!”
清平世界、岁月静好,都是很美的词,不必去追寻诗和远方,因为眼下就有恬静的生活。
但是,在权利为王的世界里,岁月静好往往会成为麻醉自己,不去面对人生不幸、现实不公的遁词。
我想,林娘子不可能不知道高衙内所作所为,只不过她觉得还没轮到自己罢了。只有好人不怕遭殃,坏人不敢嚣张,才有真正的岁月静好。
同样看林冲,王进被高俅迫害时,他也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高衙内欺负别家女子时,林冲还不是充耳不闻吗?
总想委屈求全,结果是腾挪的自由越来越小,反抗和自卫能力越来越弱;与此相对的是,高衙内的压迫越来越肆无忌惮。
委屈是不能求全的。所以面对社会的不公,不能学林冲夫妇,只是呼唤正义和公理,而要学鲁智深捍卫正义和公理。
关起门来,对别人的痛苦不闻不问,对世界的黑暗漠不关心,这是鸵鸟的生活。总有一天,权利会一脚踹开你的门,静好的岁月会变成一地碎片。
下一篇,我们分析林冲和陆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