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头绪在此章(下山)纠结,多少情节在此章铺设,又有多少矛盾在此章释解?
统归到一封信中,一并交待完篇儿。
这就是作者构思新颖处,笔法犀利处,文风老道儿处!
信是风流了一辈子的半老僧婆尼悟真写的。其内容,大致简略概述了她大半生的过往与部分有益认知。
其信解释说:凤凰桥一游,悟出败境也有生机。
悟真承认,静慧娘丧命,是她害的。并幡然悔悟,对不起静慧娘俩儿!
信中阐明,德延师傅,原是悟真夫君。我因歹人破了身,他毁约弃我而去,也属常情,世道如此,本不怨他…而我却不守妇道,不顾羞耻,不守贞节,更不要一点儿B脸,尽人可夫。到如今,才发现,他师傅终身独扛根本没再娶…为我才遁入空门…可我的所作所为才真正无颜面再见他!
…德延静慧,我罪孽深重,必以死才能答谢被我害之人…我时日己不多,回顾一生,扒扒捡捡也没做过几件象样儿的善事儿好事儿…今日,你俩且听我劝,趁那李府尚未派追兵捉拿你们之时,你俩儿赶快给我撒丫子逃跑,逃出河南,跑越远越好,再别让我看见…我有个同门师妹在浙江,速速去投奔,可暂避风险…你们若无恙,我也死而无憾了…快!快!再犹犹豫豫磨磨唧唧就来不及啦!不听话,只有死路一条。阿弥陀佛!bye一bye!
…深夜,水云庵忽起冲天大火,火中犹传悲歌:
奴把袈裟扯破
埋了藏经
弃了木鱼
丟了铙钹…
下山去寻个少哥哥
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
一心不愿成佛
不念弥陀般若波罗…
本章节(下山)故事情节,恰若演戏,好似急风催骤雨,舞台上密鼓又紧锣,战马啸啸,旌旗烈烈,奔跑者脚底板儿不沾地,喘气不得…
起初,原本岁月静好,两恋人谈情又说爱的世界,忽让富家子弟李文英那小子斜刺里硬插上一杠子,竟搅和出一桩伤残老二的公案来。
人间,哪有世外桃园?
世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水云庵是佛门净地,虽能让向善者偏安一时,却不能让人绝尘世外永享太平。
李文英的一杠子,无来由地插进来,这就是两情人为什么要"下山"的条件与根源。
被逼无奈呀!
俗话说,不逼不上梁山。德延和静慧,是确确实实真遭受了逼迫,有杀身之祸可忧,不逃逸,难保活命。
他们被逼,只是没上山,而是下山…。
借此,不由让我联想到《水浒》中的部分有关情节,与本章比较,大有说道儿之处。
悟真此人,一生没作过几件明白事儿。最千不该万不该,她设套摆局,把自已的徒儿静慧往火坑里推!这一行径,比《水浒》中的那个王婆更可恶可恨!
那王婆诱引老潘下水,是行媒妁本职之能事,又两头图谋钱财得好处。
这悟真推静慧入坑,无非是助虐,迎合巴结,见不得别人(徒儿自觅知音)好…欲使徒儿步自已不幸的旧辙,属心理变态。其外,还图什么?
那王婆诱老潘下水,金莲与己不沾亲不带故,几乎素昧平生,老死不曾相往来…以后妳老潘是死是活,关不了老身p事儿!…最大的干系,无非是天造地设的一个街坊邻居…无非在妳老潘与西大官人弄作一处之前,老身动用三寸不烂之舌,口吐莲花,阐述了鲜为人知的潘驴邓小爱之奥妙的人生哲理来打动你们,起了如愿以偿正中下怀的催化作用…其它,老身王婆我多半无罪!
而悟真推静慧入坑,是葬送自己从小培大的徒儿的清白之身乃至一生的幸福。师徒相依为命愈十年之久,早己情同母女,有辱荣与共之命运…可悟真竟鬼迷心窍,能亲手对徒儿下狠手,(关门)置静慧于绝境?
…如此糊涂的师傅,何以称得上法号叫"悟真"?简直是绝妙的讽刺!
悟真那么一捣腾,落得什么呢?火焚人亡,一命早化云烟…
而好端端的一对恋人,只好被逼远走他乡。
静慧与德延,能否活命?暂成疑团…
除以之外,还能从梦暖倾城君的原著中再读感些什么呢?
止此,恐连我自己也不晓得了…!
(待续)
3月20日夜于苏州玉出昆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