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女儿出来上课,临出门了,她赶紧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帐本装进学习袋。
一路狂奔,总算按时进了教室。课间铃声刚打响,女儿第一个冲了出来,取出包里的手帐本和三四个小女孩显摆。
“哇,好古风啊!”一个小女孩翻开四大美女的古风贴纸那一页,羡慕在眼睛里闪着光。
我女儿得意洋洋地审视自己的作品,比她考试100分还有成就感。
另一个小女孩也凑到跟前,扫视了几页,一脸不服气地说:
“这不算什么,我家有一大箱子咕卡贴纸?”边说她边竭力比划着箱子的大小。
女儿有点失落了,张了张嘴,又咽了下去,毕竟她的咕卡才一个小盒子,和那个孩子比肉眼可见的少。
上课了,铃声中止了那个孩子的吹牛。
回家的路上,女儿的情绪爆发了,又缠着我买咕卡贴纸。我一开始没理她,不愿意她铺张浪费。后来她索性站在那里不走了,犯了犟脾气。
火气从我的脚底下向上冲,顶得脑门子疼。
“为什么还要买?家里够多了!”
女儿也急三火四地说:“那个小青说她有一大箱子,我眼馋!”
“别人有什么,你都要吗?”
“我别的也不要,我就喜欢咕卡!”女儿站在那里快哭了。
我耐下心来,问了她几个问题:“你确定她有吗?”
女儿摇摇头,“我没见过。”
“你认为咕卡的标准是数量多?”
女儿又摇摇头,“搭配得好才行,还得配上文字。”
“你刚才和皇帝的新装较劲呢,有必要吗?”
女儿疑惑着,这个深奥的比喻,她不懂,正常。
“小青的咕卡贴纸可能是皇帝的新装,她说有就有,有没有只有她知道。你也可以给自己编一个皇帝新装,说咱们家有一火车……”
道理讲得正起劲呢,女儿已经蹦蹦跳跳跑到了前面,站在“冰糖葫芦儿”那里等我, “妈,咱俩吃糖葫芦吧”。
“这不是皇帝的新装,可以安排一串吗?”她狡黠地望着我。
好像,她能听懂了,不要为了虚无缥缈的事浪费时间、精力和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