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章的梳理还是较为系统的,开篇介绍了产品生命周期,并就核心目标进行了说明,希望指引在每个阶段做对的事情。
确实每天会有很多的idea和产品出现,特别是有很多的似是而非,如果仅仅是解决问题不形成商业化的话无可厚非。如书中提及的大部分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失败的,那么如何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拿1%中,需要每个阶段都做对的事情,然后活下去。
特别同意最小化可行性以及快速迭代,快速验证,迅速决策,同时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种子用户。
同意种子用户的正确理解以及更需要质量,很多种子用户是需要寻找有需求,有困惑,但是非常愿意尝新,能接受不完美且愿意反馈的人群。
分析种子用户寻找的思路也很不错,这里应该是有了用户画像以及激励机制的思路体现,很有针对性,是可以使用的分析框架。
在用户新增流程中提及的要做的动作梳理的很好,便于总结。
对自传播的描述和误区也有很好的总结,利用关系链,寻找到有相同诉求的,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来进行传播,且持续监测平均用户价值。
拉新后的工作就是活跃和留存,这个会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也是运营永恒的命题。提及的方法和例子都值得反复读而进行避免。
整体这两章的相对条理,帮助之前零碎知识的整理有了很好的梳理作用。
问题:
在最小化可行性和快速迭代的地方只是带过,没有更多的如何实行以及怎样的团队属性或者团队技能是最小需要,停留于理论,缺少实操性
种子用户这里用了相关的描述,都下来有了用户画像的意义,那么是否能就用户画像进行介绍,并且与种子用户的方法进行结合,然后能贯穿后续的不同阶段用户特征描述。
种子用户的分析思路能用流程图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后续方法希望能再补充,可以和例子合并而不是分开章节。
用户新增流程是否是种子期之后了?觉得过度不清晰,包括第四章又在讲种子期的核心指标留存率,读起来很混淆。
用户新增流程总结的很好,但是每个方法都一两句就写完,觉得没法下手实操。包括每个拉新的渠道,举例,大致成本等关键要素也没有提及。
第四章应该就留存率,日活等进行统一解释,有各整体的理解。
另,有了计算方法,那么数据是怎么收集来的?是使用类似TD的工具,还是自主统计埋点点等都未提及。还是很流水账的感觉。
提升留存率的方法的话,这里不清楚是种子期还是成长期还是何时的方法,方法罗列的不错,但是是否不同的阶段应该是不同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