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说话”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努力着,真的想好好说话,但在现实生活里,把话说好,实则不易啊!
怎么说好呢?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
01
在家里说话,与家人之间,语言也讲究。温和,礼貌的交流,让家人的关系和睦融洽,家庭温馨。对长辈,孩子,爱人说话都要把握好分寸,以尊重为先。
家庭是心灵回归与休息的场所,是心灵的避风港。不要把在家以外的闹心事与不悦,向家人发泄,给家人显摆脸色。
一个人人说话舒心的家庭,往往生活都很幸福,孩子也能在友善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现在家庭教育中能看到不少家长在对孩子说话时,语言充满着评价,责备,教训,警告和命令,对孩子不时传递出不接纳的信息。
接纳的语言,会让孩子更乐于把自己的感受和心事说出来。不接纳的语言则会将孩子推开。而通常,孩子会成为父母口中的那个样子。
02
懂说话的人,能化险为夷。

春秋战国时,秦晋联合要攻打郑国,在自己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能言善辩,最终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 灵活善辩,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03
要明白,我们准备纠正和指责的人,可能会为自己辩护并反过来谴责我们。
多数人,要使别人同意他自己的观点时,都把话说得太多了。
如果你不同意他,你也许会很想打断他。然而,当他有许多话急着说出来的时候,他是不会理你的,所以不要那样做。倾听也是个好办法。
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怨恨时,你不可能说服他依照你的想法做事。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强迫别人同意自己的意见。但却可以用引导的方式,比如好好说话,用亲切、友善、赞美等态度,使一个人抛弃成见,面对理性。
04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急于表达自己,“让大脑处在自动驾驶的模式中,用自己最熟悉、最不用动脑子的方式回应眼前的人和事。”口无遮拦,一吐为快。这也是我们对待越亲近的人越不客气的原因。
这其实是很不明智的做法。我们说话的时候记住言行必须有益,否则就成废话了。也让听方有个消化喘息的时间。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修炼说话之道。多讲些正能量,多传递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