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的历史老师曾说过一句话,说现古往今来人们干什么都爱看风水,而在他看来风水就在嘴上。说的多,风水流的多,反之,风水得以保留。我虽然不信仰什么风水论,可我一直奉行“祸从口出这句话”。
说话是门学问,先来说个故事。话说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天,他以前的一位苦难朋友从乡下赶到京城去找他,其中一个人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他这话说得很委婉,朱元璋听了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起了他的说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立刻就封他为大官。
另外一个苦朋友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就去了。
一见朱元璋的面,他就直通通的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我们两个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罐子都被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地抓豆子吃,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一嘴吃进嘴里了,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并吞下去,这样红草的叶子才一起下肚了……”
他说这些话,朱元璋嫌他太不会顾全体面,等不得说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或许这兄弟到死都不明白,句句属实,况且说的如此生动为何就斩了呢?我们要说到“得体”二字,说话的最大要领。他不会,更不明白。要知道,能说并不等于会说。会说的人,说话分场合,处处留心,说者听者都留足面子。而能说之人,自我以为“会说”。从不会考虑那么多,妙语连珠,说的一时痛快,但往往得到的是听者的厌烦。
身边有这样一朋友,经常会说“妙语”。一次参加相亲,对女方很是合口味,于是主动约吃饭。后来我问他怎样,他自信满满,说女方还夸他真会说话哩,我问他说了什么,他说饭店里正好开着一盆君子兰,茶饭之余女方说“这花好美”。他接起话茬说“花美,你更美。”听这么一说,我说你没戏了,他一脸疑惑,“怎么可能,她还夸的我啊。”好我给你分析一下,表面上“花美,人更美”突出了你机灵。可人家与你甚不了解,你说的话如此轻飘飘,人家对你映像一定是油嘴滑舌。考虑谈婚论嫁,油嘴滑舌之人可不是好印象。果不其然,朋友至今忙着相亲。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说出一句话的时候可能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而对于一个听的人来说,每听一句话必须经过大脑的解读。所以,能说与会说是门学问,并不是得到夸奖说得好就是会说。
或许你从未观察过身边那些惜字如金之人,他们不是傻,反应慢不会说话。恰恰相反,这些人才是真正会说之人。你会发现和这些人相处聊天时很是轻松,尤其酒桌之上,你从不用去考虑他一句话会使某人下不了台,让气氛尴尬。就像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手,他们绝不会轻易出手,总是不动声色,少言寡语,但凡出手总会惊世骇俗。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出自诗经的句子,意思是说,白玉上如果有了斑点,还可以磨掉。而说话上有了错误,就没有办法补救了。我常常把人比作一块石头,入世之时是棱角分明,而经历种种磨砺,出世之时会变得圆润无比。这也就是我们遇事为什么会用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主持公道。所以,说话是门学问,既然年轻,就要多听多看多考虑。正如漫画家宫崎骏说过的“一旦你过了五十,你会信心满满,你开始经验说话,而不是凭思考想出一些东西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