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之光”的《流浪地球》在前些日子可谓是火遍了大江南北,其票房至今更是突破到了45亿的大关。
恢弘大气的背景、磅礴激荡的情节,可以说这部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科幻电影不仅仅给观众带来的是视听上的震撼,而且引发着人们对于生命、对于个体与宇宙之间更为深沉的思索。
而看过《三体》的读者再去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刘慈欣对于人类历史的一个很执着的观点:对未来与希望、传承与延续的坚守。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短短的一生中,现实的压力就足以令人发愁忧虑,为什么不抓住每一分可以纵情享乐的时光去挥霍而思虑未来百千年不可琢磨的事情?
然而,包括刘慈欣在内的古往今来,中西内外的很多人的声音都是坚决的反对的。
从《流浪地球》里人类长达2500年的流浪计划,到《三体》中对于三体舰队450年后进攻的防御建设。
时间,似乎只是人类计划中的一根进度条。

为了未来不确定而渺茫的希望,可以放弃现有的舒适与安逸,一切以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历史的发展为基调。
不得不承认,刘慈欣确实写出了人类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涉及到全体人类、地球、甚至其他物种的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为了这种情怀可以牺牲包括自己在内的任何东西。我姑且把这种情怀称作为“大义”。
而这种“大义”应是贯穿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的,即使可能它们并没有意识到,但每一新生命的出现,即意味着一个种族的延续与发展,不管这个族群是否具有在人类意义上的文明,但在本质层面上,它确实是实现了“大义”。

但对于人类而言,这种生命的延续仅仅是“大义”在最初等的生理层面的体现。
由于具有高度的思维能理与丰富的社会基础,它常常被人类社会延展为一种理念层次而非物质层次的东西。
比如在古代,一些官员如果被下了株连几族的死令,常常会想进一切办法救出其中一个孩子。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未来会怎么样,也许会在逃亡的路途中被追杀,也许会在成长的过长中出现许多意外。
他的潜力与发展空间是不可捉摸的,但即便是为了这个不可捉摸的未来,想要得到它往往会付出比这更为苛刻的条件。其中赵氏孤儿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除却人类对其本身种族的“大义”外,作为具有高度思维能力的载体,还敏感的审视周围一切要素的存在与价值。
蕾切尔·卡逊所作的《寂静的春天》一经出版后,立刻在全美引起轰动。

书中所描绘的被人类化工所破坏的环境与因此而带来的灾难令人们不寒而栗,于是许多人成为了环保主义者。
他们呼吁保护每一棵树木,每一处滩涂。愿意为了它们去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甚至是生命。
这种思想在这这一阶段来说是能够体现人类对于其他物种的情怀或者说是“大义”的。

但这种大义有一个风险,便是发展到如同《三体》中伊文思那样的层面,把一切的罪恶归咎于人类,甚至希望通过人类的灭绝来实现生态与坏境的再平衡,而这种观点从本质上来说便是错误的。
关于“大义”的观点与描述不尽相同,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
在现在的人类文明里,人类的年龄仍是很难满百的,并且从感官上的认识仍是昼短夜长的,至于是怀千岁忧还是秉烛游,则是每个人各自的选择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本质上,无一不隐藏着与刘慈欣相同的"大义",单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刘慈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