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我的认知体系中,有一个近乎固化的观念:“认同感”是人类精神层面的一种“基本”的需求,或者说,“人都是需要被理解的”。
(一)这样一个观念是怎么来的?
重新审视那些你大脑中“被植入”的概念
我现在想不起来它是在何时从何处(何种场合)“植入”我的大脑的,印象中是在中学政治课上“捡来”的。现在想想,其实那时候“死读书”的自己根本不具备所谓的“思考能力”,尤其是作为理科生的自己,对于像政治这种“只要背熟”的玩意,根本没那闲功夫去做多余的“思考”。
“思考”,其中“反思”就是最重要的一种。我们不会多问一下“真的是这样吗?",尤其是对于那些“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东西。所以然,便“知道”并“接受”了在文章一开头提出的那个观念:人都是需要被理解的。
其实类似这样的“认知”还有很多,这类型的概念,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承认人性的弱点”,这样的概念本没有“对错”,但常人会“心安理得”地把它们当成自己“不做什么”或者“做什么”的一种“借口”:“是啊,人不都这样?!” 这样一个“正确到让任何人都难以辩解”的“理由”,恰恰成了我们在很多问题上一步步“沦为常人”最大的一种力量。但现在仔细想想,套用看过的笑来老师的那句,就是“连安慰剂都不如”。难道不是吗?
除了本文提出的“人都需要被理解”这一观念,只要你理解了我以上所说,你便能轻易找出很多很多“被植入”的观念。或者,不客气点说,几乎我们现有的所有“观念”,其实都是通过“被植入”这么一种方式来进入我们的认知体系,装牙舞爪地“操控”着我们的人生。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生”正是由这诸多我们“未经审视”的概念、认知所组成的;而“审视”,简而易行的,其实就是“反思”;而“反思”,可以把多问自己一下“真的是这样的吗?”,作为“下手处”。做到这点,我以为,其实就已经比那90%的“常人”多出了很多可以“重新开始”、可以“值得好好过”、可以“过得更好” 这样的机会。
积极乐活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难道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