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摩尔链学院:币圈有句话:“一级市场割二级,基石割一级,交易所是天上的神仙,通吃。”从2014年以来,诞生了10000家以上的中心化交易所。杠杆黑幕、丢币盗币、交易刷量、资金回滚、平台币破发……几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交易所的负面新闻。
mol太多的交易所经历过攻击,如著名的MtGox,还有Bitfinex、ShapeShift和Bithumb等。而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心化的交易所上交易的,都是去中心化的代币。
中心化交易所是和区块链技术离得最远的一个产业,却异常蓬勃。摩尔链MOL创始人钱海涛认为:“这个产业的发展壮大代表了市场畸形。”
在交易所的世界里,一边是老牌的币安、火币、OKEx等中心化的交易所,一边是BitShares、0x、Cybex、Kyber等去中心化交易所。
在区块链这个如此幼嫩的行业,竟然出现了新旧势力对峙的局面。摩尔链MOL创始人钱海涛为大家解读一下中心化交易所与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本质与区别。
1,中心化交易所的存在逻辑
在数千家交易所中,交易所替用户保管资产的能力成为了最大的风险。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有发生的交易所盗币和丢币事件,让整个币圈都在时刻担忧。但它依旧是目前交易所的主流。
在钱海涛看来,这源于中心化交易所的两大职能:1、提升效率;2、担任信任中介。
在互联网世界和古典金融世界里,中间人是市场中必要的角色,做好中间人的企业,自然会在利益分配中分一杯羹。中间人界定双方规程、协议、期待的明确标准,比跳过中间人去合作和沟通的效率要高。
此外,两个人,不能互相信任,但都信任中间人,那么他们可以依靠中间人达成交易或合作。最典型的中间人就是银行,以及上证交易所。
我们之所以相信银行和上证安全,是因为国家的公权力作背书。抢银行的事件可不常发生,发生了也会受到法律制裁、追回窃款。
中心化交易所,就是加密货币世界里“中间人”。但是,它只解决了效率问题,却并没有完全解决信任问题。目前的中心化交易所商业模式,可以说是“用公鸡下金蛋”。
中心化交易所,通常也会兼营电子钱包,让用户把钱直接存放在交易所内。相比我们把人民币存在银行里,哪怕是存在微信、支付宝里,安全性也差多了。
在法律尚未明确,权益不受公权力保护的加密货币世界里,损失完全由个人负责,交易所卷钱跑路的风险极大。
mol具体来说,中心化交易所的对手风险主要有两个:
一是来自人的因素。
大交易所利用用户的数字货币来进行砸盘,从而获取低价的数字货币。或者,对用户提币到自己的数字钱包过程进行阻挠,这些都是不履行金融义务的实例。
二是技术风险。
例如2016年8月Bitfinex由于网站出现安全漏洞,12万个比特币被盗。2018年2月10日意大利交易所BitGrail遭黑客攻击,损失了1700万个NANO币,总价值约1.7亿美元。
风险重重,作为中间人的交易所却仍未消失,说明几乎所有用户都在为了效率而部分牺牲信任。但这始终是中心化交易所的心头之痛。
2,消除中间人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安全,是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吸引力所在。
“你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私钥掌握在交易所那里了。”它完全消除了中间人,也消除了交易双方的信任危机。全球的服务器为你的每一笔交易做记录,可以说比国家银行还可靠了。
其实,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优势绝不止这一点,它最让中心化交易所眼红的优势,是政策层面上的安全。目前几大主流交易所,都因为政策问题在各国“流窜”。
“九四”之后,币安退出了中国市场。由于日本金融厅的监管,火币、币安、BigOne等交易所都被驱逐出日本。OKEx禁止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十几国公民使用,也是出于规避法律风险。
最近OKEx和币安都落户欧洲小国马耳他,并且得到了政府批文,才算是松了口气。
去中心化交易所就不一样了。
司法监管的前提是有监管对象,一般是机构、公司等法律实体。而去中心化交易所仅仅是一段程序,没有国界,布署在互联网上,单纯是钱包之间透过智能合约的ERC-20 token交易,根本不需要牌照,也没有政策问题。
mol在这个系统中,“上币费”乱象也就会自然消失。
头部交易所索取的上币费,通常高到可怕。美国一家研究机构调查,进入头部交易所的ICO项目需付100万美元的上币费,想迅速提高代币流动性则需要300万美元。相比之下,股票上线纳斯达克只需要12.5万到20万美元。
被交易所割了的部分,就只能从投资者身上割回来。
摩尔链MOL创始人钱海涛就指出,好的区块链项目不可能去支付几百万、几千万这么不合理的上币费,所以渐渐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畸形市场。
中心化交易所除了资产是区块链的,其他和区块链没什么关系了。“它其实是销售软件行业”,钱海涛指出目前市场的病态。
3,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想象空间
去中心化交易所取代传统交易所的路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正在开始。0x、Ethfinex、Cybex等交易所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
摩尔链MOL创始人钱海涛预测,一两年内,去中心化交易所一定会成为主流:“最终,互联网需要的不是银行转账,而是在线支付,这个观念可能没这么快,但大家迟早会认识到这一点。”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去中心化的应用场景,将超乎想象的广泛,“发行资产就像发微博一样”。
每个人都可以发行自己的Token。
比如你想开一家连锁快餐店,但没有资金。这时你可以在MOL一键发行资产(XX快餐或XX包子)总量100亿,50亿做为私幕资金.你的连锁店就可以开始了,持有通证的人除可以自由交易筹码外,还可以用通证直接在连锁店消费,按市价折算。这就是通证将来在实体项目中的作用,一个钱包可以装下各种实体资产。做为一名新型实体创业者,在MOL发行的资产,即可以起到融资的作用,又可以锁定新消费群体(持股人),又可以实现无形资产数字化(手里剩余的筹码,就是数字资产)。
mol做为实体背书资产,一定会成为吸引其它行业叁与的动力。假如狗不理,北京烤鸭,肯德基,或XX美食,或特产连锁店........../都有了MOL钱包里的属于自己的通证,那就相当自己即掌握了实体又拥有了品牌无形价值的数字资产。所以最先进数字资产领域的实体一定具有非常大的战略优势。
那做为MOL持有者呢?(钱包用户)首先是摩尔股东身份,假如又叁与了以MoL资产为标准的实体募资,又成了新实体的股东,随着MOL的一键发行资产成本增加和实体的品牌价值增加,你手里的MOL和实体通证会升值。摩尔做为一个未来资产型,半中心化资产发行银库,虽然没有中心化(银行办公人员)机构费用,但是有节点和安全的维护费用,那随着市场的慢慢扩大,发行资产如果使用MOL质押,那你手里的MoL也是很有用的。如果各种MOL通证和MOL之间互相兑换,0手续费,即时到帐的MOL公链会打破挖矿的传统观念,直接进入通证使用阶段。
除此之外,随着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进步,跨链、跨钱包转行也会愈加便捷。摩尔钱包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因为以往放在交易所里的币,都会存在私人钱包里。
摩尔链MOL创始人钱海涛的忠告:“不要相信平台币,只要是发币的交易所,都是有赚钱欲望的,不单纯。如果中国政府开了个交易所,或者美国纳斯达克开了交易所,我就绝对会买,因为那个交易所会是公平的。”
以往,公平就是公权力背书。将来,程序保证的绝对公平——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时代,或将来临,传统交易所的乱象将成为过去。
4,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困局
遗憾的是,短期内去中心化交易所还不会取代中心化,它还面临着重重问题。去中心化交易所最核心的问题,就是TPS不够高,无法实现实时跨链交易,太慢了。
但这个问题在逐步解决,跨链技术的发展,也能增加TPS。
molToken可以在公链之间价值流通,跨链合约处理速度会比人要快。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正循环,越来越多的公链也都会支持跨链,登陆去中心化交易所。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另一问题是,用户体验还不够好。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用户密码丢了,中心化交易所可以帮你找回来,但去中心化交易所可没人帮你保管。另外,流动性有限、操作复杂,也都是用户体验上的缺陷。
但这些问题,都是时间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随之而来的用户教育也会慢慢铺开。
从用户的需求来看,交易所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都不是核心,核心是交易体验和资金安全。
首先,速度要快,不用等太长时间;其次要有交易量,可以快速成交;再次,有合适的成交价格;最后是资金安全和可信任。当然这四者在每个人心目中的排序不同。
币圈99%的流动资产,还是掌握在中心化交易所手中。短期内,强势方还是在币安、火币等中心化交易所,因为它们占据了技术、用户、运营经验等资源。
但由于去中心化交易所一定是未来,留给后者颠覆的可能性仍会存在。
最后分享摩尔链MOL创始人钱海涛的一段话:“我坚信,加密货币将改变世界,取代股票市场、大多数货币,并为从机器对机器的支付、物联网,到流媒体、预测市场、治理系统、投票系统,乃至潜在的互联网的一切事物提供动力。话虽如此,加密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领域的大部分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