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剪头发,想去的那家理发店正好没有开门,又不想白跑一趟,于是便站在路边用大众点评搜索附近还有没有合适的理发店。
搜出来距离最近的一个叫“简悦”的理发店,就隔我站的地方50米远,地址显示在淮海大楼里面。
于是掉转头朝淮海大楼走去。其实刚才来的时候经过了这栋楼的,当时就觉得它的气质很独特,高贵优雅中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跟旁边的各种现代时尚的店铺风格完全不一样,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它夹杂在这些店铺中间,一下子就脱颖而出,紧紧抓住过路人的眼球。
当时想进去看看,可是一时间又没有什么由头,就这样贸然走进去,不是很奇怪吗?更何况一楼大厅靠铁门边还隐约看到一个高高的柜台,专门登记外来客人的,让人不敢造次。
可是现在不同了,我要进去剪头发呀,这不正好是一个可以借机参观的最好理由吗?
“你预约了吗?”柜台后面的阿姨冷冷地问我。
“没有,我就是刚才经过这里时想来剪头发的。”我不知所措地回答。
“没有预约估计不行。”阿姨摇摇头。
“我就上去看一下,看看今天能不能剪。”我开始对答如流起来。
阿姨点点头。我松了一口气,像得了放行令一样窃喜不已,赶紧朝大楼里面走去。其实今天能不能剪到头发是次要的,主要我想进这个大楼里面去看看。
这不就是张爱玲笔下的公寓吗?漆黑的铁艺大门,长长的走道,黯淡的光线,100年前就装有的抽水马桶,电梯上下行时发出“叮铃咣当”的声音,一楼大厅的装饰地面上被照进来的夕阳拉的长长的背影,高跟鞋在过道里踩出的“咚咚”的响声......
走进公寓,门一关,就是一个世界。端一杯咖啡,站在傍晚的阳台上,望着楼下喧哗的街道,他们是他们,你是你——这些凡夫俗子的市井生活与你无关。想购物了,你就去旁边南京西路上的百货公司。与朋友喝完下午茶回到公寓,经过一楼大厅的信箱,你打开看看有没有你的信件——也许是来自某个编辑的,让你再把小说的某个片段修改一下;也许是来自母亲的,在你还年幼时就离开你去了国外的母亲。
作为上海滩上名噪一时、风头最健的当红女作家,你的心你的思想,只集中在你的笔下和你的小说的人物里,以及你对人性幽微的冷峻悲凉的洞察里。当然,也在那个陪你在傍晚的阳台上跳舞的男子身上。
乱世里你辗转于上海和香港之间,若干年后,又定居美国,从此再未回来。当你屡次搬家,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洛杉矶的各处不同的公寓里时,你是否仍会想起,年轻时的那些年住在上海的淮海路、南京西路的公寓里那些快乐自由的时光?
你走了,这座城市仍然流传着你的传说......那栋名叫“常德公寓”的大楼,至今仍带着传奇的色彩,吸引着路人的目光,让人忍不住进去一探究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