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低质量的社交,享受高质量的独处。”
这句话,似乎已是老生常谈,大家都知道低质量的社交是指无意义的人际交往,但却对高质量的独处有所误解,很多人以为只是在家看看书,听听音乐。
但在我看来其实不然,高质量的独处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面对真实自己内心自由的选择。
就如意大利传奇导演费里尼说:
独处是种特别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人并不多见。我向来羡慕那些拥有内在资源、可以享受独处的人,因为独处给你一个独立空间、一份自由,这些是人们嘴上喊“要”,实际上却害怕的东西。
我们独处很容易,但真正高质量的独处却很难,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才算是“高质量独处”。
享受独处,追逐内心的自由陈道明是演艺圈出了名的清高,他不喜与人结交,很少参加饭局,即使参加,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更偏爱自己独处,常做些“巧以悦妇孺”的事儿。
要么常常坐在只能看到天空的窗前弹钢琴,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兴致高时会弹四五个小时。
要么就画画,没有门派,不讲章法。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回想多年来拍戏到过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画山水。画好后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对比。
他家有一个很大的房间,专门用来放置糖人、面人,木工、裁缝所用的工具。
想女儿了,就会浇个糖人,捏个面人,或者为女儿缝制一件衣服以表聊慰,或者为妻子缝制各种皮质包包。
有时他和妻子同坐窗下,妻子绣十字绣,他裁他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很多人总喜欢误解高质量独处这个词,在他们看来,高质量意味着你必须要在独处的时间内能收获或者学到什么。
但其实在这浮躁的社会里,无论做什么,只要能静下心来做一件事,能在其中得到
懂得高质量独处的人,在独处时,不会去特意去做一些什么,因为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在为了追求内心所需要的安定,“无用方得从容。”
享受独处,追逐内心的自由叔本华曾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懂得高质量独处的人,选择了真实的人生,和灵魂的自由,又谈何孤独。
受《瓦尔登湖》的影响,美国的绘本作家,塔莎玛朵,她钟情于没有机器文明的十九世纪,57岁那年,她搬到了佛蒙特州去感受田园独处生活。
在近10平方公里的荒原中,她建起十九世纪风格的农房和谷仓。
她还有一座秘密花园,种着蔷薇、郁金香、山茶花……七月里,池塘里遍布着盛开的睡莲,院子里随处可见累累的果实。
她每日种花种菜,喂鸡养羊,织布作画,不倦不悔。开始了完全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家中所有日常用品,如肥皂、蜡烛、灯油等,一切全是塔莎自己亲手制作。
她一个人过的也很开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这样远离尘世的独处,有些人可能认为是孤独的,是寂寞的人才会选择的生活方式。
但一个真实的人,能懂得在独处时直面自己内心的渴望,全身心的投入到喜欢的事情中来,是多么难得可贵。
无独有偶,80后的画家张二冬,2014年花4000元租下一处终南山的老宅,使用期20年,又花了几千元改造,首先是拆牛棚,地基里的石头,大小几百块,足足挖了一个星期。
刷墙之类的事自己动手,铺地搭顶就找专业的师傅,终于把老宅改造成舒适的样子,最后取名“沐暄堂”。
为了“诗意栖居”的独处方式,山居所需的水是自己担的,食材自己下山买,自己蒸馒头、种菜、养鹅、挖地基、铺地……
他说:“从翻地,到埋下种子、菜苗,到发芽,成活,到结果子,到结的果子吃不完,到一声鸟啼,一场雨,一个有虫鸣的夏夜,带给我的新鲜,和丰满,远远比我在哪些个城市跑了一圈更震撼。”
在他现在的生活中,“有叫做凤霞的鸡”、“有叫做幼婷的鹅”、“有叫做郑佳的狗”、“有自己的小菜园”、“有自己的诗歌与画的王国”……在终南山的庇佑下,他有了更多思考和体验生活的时间。
但山居生活一切并不像别人想象中的那样完美,他曾说:“桃花源只是你看见的白天,而聊斋才是夜晚。”
“诗意栖居”背后的真相是:
春有百花,还有泥巴。
秋有月,还有漫长的阴雨季。
夏有凉风,还有虫。
冬有雪,还有寒冰。
但他不写泥巴路滑,不写雨季慢长,不写虫咬,不写冷。因为苦的存在是为了让甜成为甜。
享受独处,追逐内心的自由高质量的独处,是我身在苦难,仍能感受诗意感受远方,感受一个人的静谧时光。
在这浮躁的社会里,愿你成为懂得独处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