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段落摘抄:
……他没有再回窑里去。
他一个人转到街道上,慢慢溜达着消磨时间。刚从暖窑里出来,冷得他直打哆嗦,但头脑倒一个子清醒了。远处,锣鼓声和嘈杂的人声还没有停歇。天特别清亮,星星和月亮在寒冷的夜空中闪烁着惨白的光芒。
孙少平筒着双手走在清冷的街道上,内心突然涌起一种火辣辣的情绪。他问自己,你难道一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吗?你最后的归宿在哪里?
是啊,眼前的一切都太苦了,苦倒不怕,最主要的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流落生活而有一种稳定性?这一切似乎都很渺茫。双水村他不可能再回去,尽管这次离家时,哥哥又一次劝他一块合伙经营砖瓦厂,但他还是拒绝了。好马不吃回头草。既然他已经离开了老窝,就决心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下去。要是一辈子呆在双水村,就是发家致了富,他也会有一种人生的失落感。
可是,他已经安下户口的阳沟,对他来说还是个陌生而不相干的地方,他在那也许永远不会有立锥之地。
他该怎么办?
他眼下无法回答自己的问题。
只能走着瞧吧!他的年龄还允许他再等待选择的时机,当然,在他的思想深处,退路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大概还是亲爱的双水村
孙少平一直在黄原街转了很长时间,才返回到驻地。
他走进垃圾堆旁的那孔破砖窑洞,醉鬼们都已经躺在了一片黑暗中。窑里充满了热烘烘的臭气和酒腥味。他悄悄爬进自己被窝。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睡着……657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不过,细想起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因此,大多数普通人不会像飘飘欲仙的老庄,时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尘埃,尽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罢了,幸亏人们没有都去信奉庄子主义,否则这世界就会到处充斥着这些看破红尘而又自命不凡的家伙。
普通人时刻都在为具体的生活而伤神费力,尽管在某些超凡脱俗的雅士看来,这些芸芸众生的努力是那么不值一提。
不必隐瞒,师少平每天竭尽全力,首先是为了赚回那两块五毛钱,他要用这钱来维持一个飘泊者的起码生活。更重要的是他要用这钱帮助年迈的老人和供养妹妹上学。
她在工地上拼命干活,以此证明他是个好小工,他完全做到了这一点,现在拿的是小工行里的最高工钱。
去年他和萝卜花一块上那个工时 ,他曾装得一个字也不识,现在他又装成了个文盲,一般来说包工头不喜欢要上过学的农村青年,念书人的吃苦精神总是让人怀疑的
孙少平已经适应了这个底层社会的生活,尽管它有香皂和牙具也不往出拿,不洗脸不洗脚,更不要说刷牙了,吃饭和别人一样端着老碗往地上一蹲,有生有响地往嘴里扒拉,说话是粗鲁的。走路拱着腰,手背抄起或筒在袖口里,两条腿故意弄成罗圈型,吐痰像子弹出膛一般,大便完和其他工匠一样拿图疙瘩当手纸,没有人看出他是识字人,并且还当过先生呢。
虽然少平看起来成了一个地道的外出谋生的庄稼人,但有一点他却没能做到,就是在晚上睡觉时常常失眠,这是文化人典型的毛病,好在别人一躺下就拉起了呼噜,谁知道她在黑暗中大睁着眼睛呢?如果大伙儿知道有一个人晚上睡不着觉,就像对一个不吃肥肉的人一样会感到不可思议。
是的,劳筋损骨一天以后,少平也常常难以入眠,而且在静静的夜晚,一躺进黑暗中,他的思绪反而更活跃了,有时候他也想一些具体的事,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思想是漫无边际的,像没有河床的洪水在泛滥,又像五光十色的光环交叉重叠在一起,这些散乱的情绪一直要带进他的梦中。
当然,不踏实的睡眠并不影响他第二天的劳动,他终究年轻,体力像拉圆的弓弦那般饱满……65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