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届教学中,我侧重节拍教学,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拍,并由此引导到其他音乐要素的感知与表现上。学生的节拍感建立后,其他的音乐能力随之跟上来,让我欣喜不已,到了中高段侧重和声意识的培养,当年写的论文都获得不错的成绩。
这一届根据上一届的教育教学经验,依然从节拍感抓起,慢慢地琢磨出丰富的节奏感可以顺势培养。经过教学,明显这一届的节奏感更好,对典型节奏型更为理解,并会运用。从四年级开始,学生考核内容以识谱为主,强化识谱后,他们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也比上一届要好。
因为节奏教学的不断深入,这一届从中段开始尝试编创节奏与旋律,也取得了比上一届明显的进步,有许多学生编创的节奏符合节拍要求,编创的旋律能够节奏多样,甚至有学生每节课下课拿编创的新曲给我看,她写起来是一页又一页,惊叹她的创作热情。
这一届有保留上一届教学的良好经验,同时也开创了新的举措,目标设定更立体。从一年级开始,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有:
一、首先抓上课习惯养成。聆听必须安静,演唱轻声自然,随时关注我的手势语。用手势替代语言,就是为了保证课堂音乐不被打断,安静的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我身上。
二、以终为始,围绕毕业生该具备的音乐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培养,逐步递加,一个要素的培养横跨数个单元,不再以单元作品学会为首目标。
三、重视识谱教学,刻意练习、强化练习,不放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四、节奏型的重点教学,让学生认识并会运用。大胆介绍,大胆说,让学生从记住名字开始,再设计动作表现,最后编创。
五、任何要素的学习,最后环节均为编创。以创造实践,以运用来真正掌握音乐要素。
不足方面:
1.每一学期都要笔试,从低段开始熟悉笔试的方式。
2.欣赏作品要积累,重视了表现能力的锻炼,不能忽视欣赏能力的培养。临考前,花了许多时间在欣赏曲目的积累上。如果每一个学期期末欣赏曲目做出表格,形成整体记忆,且作品单独欣赏时,可选重点乐段欣赏。
3.听音能力还要加强。这个得琢磨学习一下,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听音能力。
4.音乐的文化知识不能忽视。将文化知识渗透在技能学习中,增加对音乐文化的体验。
5.从低段开始重视后进生的学业成绩。这一届,我比较关注后进生学习的态度与兴趣,整个年级没有态度恶劣,没有过分懈怠,没有严重违纪的学生,但是学业上的关注还要加强,不要临到考试了,再发现哪些是真正学习能力弱,学业差的学生。再一次认清,笔试确实能够更清楚学生双基掌握的详细情况的方式。
下一届,教学目标将更为多元,基于已有的良好教学经验,培养好新一届学生的节拍感、节奏感之后,识谱能力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三年级就要拥有较好的基本识谱能力和声部意识。教学中继续并更多地以编创促成基本能力的巩固。
简单来说,就是学生最后能拥有较强的节拍感、节奏感、识谱能力和合唱能力,以及音乐语言的运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