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就是废铁也磨成了名剑。而我,依旧如此,除了脸上的皱纹、习惯性的驼背、收不住的肚子和眼镜度数之外。就让我用真实的经历,给你们描述下,办公室里的年轻人的样子吧。
一、无知的小年轻
1.打招呼
我吹着口哨去上班。迎面碰到县委副书记,一个眼神对上,书记马上先给我打招呼。而我却手足无措,没有回应。走了老远,我心中还是忐忑不安,一方面自责,一方面担心留下不好的印象。可当时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回应。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领导给你打招呼,只是说明人家有素质,注重维护自身形象。不必在意,礼貌回敬即可。后来我发现,越是大领导,越注重从每一个微小的地方塑造好形象,越是礼贤下士;越是小单位小领导,越喜欢耍威风。
2.改稿子
我写了一篇信息,到县委办常务副主任的办公室,提出让他给我看一下。主任说没时间,让科长改就行了。我出来了,心情很差,认为他不应该这样说。第二天会上,主任做了自我批评,说自己不应该拒绝给年轻同志改文字。我听了很忐忑不安。不知道同事们会怎么看我。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叫“越级”。实际情况是,应当让主观的副科长或者前辈审阅即可。领导日理万机,人家能自我批评,说明人家有涵养,同时,也可能是从反方向给小年轻一点警告。
3.闹脾气
过年值班,中午吃饭时分,本应当接班的副科长久久不来。我打电话催促,最后姗姗来迟。副科长表示了歉意,说家里有点事,不好意思啊。我却“哼”了一声,没搭理他,扭头走了。此后很久,都不和他说话,他也很尴尬。本来,领导来晚了,作为下属应当主动担着,而我不但实际上干了活,还得罪了领导,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也失去了一次与上级交好的机会。
4.闷葫芦
新进一个科室,科长晚上与人喝酒,带我同去。我席间一言不发,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气氛有点尴尬,后来科长再也没带我。公务员,无论任何场合,一定要善于言谈,坚决不能冷场。主要就是多夸别人,你敬人家一尺,人家才能敬你一丈啊。
二、写在奋斗之后
1.高起点
新参加工作,很快适应了节奏。发现单位的老同志们,一般都不怎么主动干活,都喜欢给年轻人压点担子。美其名曰“锻炼锻炼”。却不理解,为何他们在正当时的而立或不惑之年,却不想干点事。后来,我考入市里,回首那个小县城的小单位,以及老同事一辈子连副科都混不上的前景,我似乎明白点什么了。公务员一定要高起点,不要相信从基层干起,基层“天花板效应”很强大。人生苦短,不能把时间荒芜在科员级别。
2.高压力
来到新单位,很快承担了重要职责。很多简单的事情,大家相互推脱,都不主动承担责任。我开始不理解,后来发现自己身上任务越来越重,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不断升级,让我越来越喘不过气来。身体也变得很差,脾气也暴躁了许多,心态似乎也变得极易波动,家庭和事业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大。我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意识到,这似乎和单位领导极为强势的作风有关。所以来到新单位,要私底下先了解这个单位的一切,才能有的放矢。
三、穿越十二年的思考
1.公务员的样子
十多年的工作,见过无数的公务员。二十多岁的刚入职的年轻人,不管面对任何工作都有冲劲儿;三十多岁的人,低调了很多,很多话不会再说,往往默默地没有存在感,静静看着单位百态;四十多岁的人,如果大权在握,颇受领导信赖,则面上有光泽,声音洪亮,走路一阵风;如果屡受挫折,则面带苦相,腰背佝偻,如同惊弓之鸟。
2.公务员的工资
十多年的工作,工资变化不多。回想起刚刚入职的时候,在超市把六百元工资摆在收银员面前,给妈妈买东西时候,那个心情的无比爽快啊。再看现在,十多年了,连个信息也不舍得开通,每月在手机app上看着新入账的两千多元钱,心中总是忍不住一声叹息。
3.公务员的难度
十多年的工作,深深感到公务员不好干。公务员稳定吗?是的。贼稳定。可是这种稳定你需要吗?做公务员规矩极多。无数潜规则和沉默的表态,你永远学不完,弄不懂。而且现在越来越难干,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而工资和前途变化不大。
一点小建议
一眼看到头的日子,无论积极还是消极。年轻人,你要想真的年轻过,就不要选择做办公室里的年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