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注解
刘备看见郭淮远水而陈,就不敢渡河。唐朝初年则有个类似战例,结局相反。
薛万均与罗艺守幽燕,窦建德率众数十万寇范阳。薛万均对罗艺说:“众寡不敌,我们如果出战,百战百胜,只能计取。我们可以赢兵弱马阻水背城为阵,引诱他渡河来战,您率精骑数百在城侧埋伏。等他渡了一半,出击破他。”罗艺依计而行,窦建德果然渡河,半渡而击,大破之。
张预注解说:“贼若引兵渡河来战,不可迎之于水边,待其半济,行列未定,首尾不接,击之必胜。”
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
想和敌人交战,就不要在水边列阵迎敌。因为你若列阵在水边,敌人就不敢渡河来战。
张预注解说:“我欲必战,就不要近水迎敌,因为怕他不渡河。反之,我不想战,则阻水拒之,让他渡不了河。”
不过由于双方都懂这个道理,我们看见前面的战例对这一条的运用都是反的。郭淮不想跟刘备打,他知道根据兵法,不想打的话,就在水边列阵,挡住他不让他渡河。但是他知道,刘备也知道兵法,如果他近水列阵,刘备就知道他实力不济、不想打,则刘备反而要渡河来打他,在水边那点儿兵力也不一定挡得住。而郭淮远水列阵,根据兵法,刘备认为这是郭淮实力在手、自信,必欲战,准备半渡而击,刘备就不敢来了。
结果郭淮赌赢了,刘备判断错了。
张预还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战例。春秋是晋将阳处父与楚将子上夹泜「zhī」水而军。阳处父想让楚军渡河,半渡而击,于是退军一舍。子上也想到了半渡而击之计,要诱使晋军渡河,他也退军一舍。大家想到一块儿去了,相互都不中计,越退越远,没意思了,干脆各自退回国内去了。
所以学习兵法的痛苦是对方也懂兵法,学习博弈论的痛苦是对方不懂博弈论。因为兵法是我要赢,对方也懂,就不容易赢。博弈是最求共赢,对方不懂博弈论,你能算出双方共同的最优解。他却不懂、不会算,结果把你拖下水两败俱伤。
我们常说“形势比人强”,就这两败俱伤的形势,咱们合作吧!但对方对形势的判断跟你不一样,,他认为他能赢,你就只能陪他败了。
视生处高。
前面讲到在山地宿营要“视生处高”,在水边也要视生处高,在高处,在向阳面。
曹操注解说:“水上亦当处其高也,前向水,后当依高而处之。”
要向阳面,前面说了,干燥卫生不生病。
居高处,一是视野辽阔便于观察敌情;二是不要被人放水淹了,或夜间大雨山洪暴发河水上涨什么的;三是若敌人来袭击,还是高处势便。
无迎水流。
曹操注解说:“恐溉我也。”怕敌人放水淹我,跟前面“视生处高”一个意思。
贾林注解说:“水流之地,可以溉吾军,可以流毒药。”这是除了水淹,还有被敌人在水中放毒的危险。
诸葛亮说:“水上之陈,不可逆其流。”这是讲水战了。水战是顺流而下的占便宜,占大便宜。若逆流去攻敌,则还要和水流作战,胜算就很低了。所以历代襄阳和安庆是军事重镇,襄阳或安庆一陷落,顺流而下,南京基本就守不住。
此处水上之军也。
这就是在水上用兵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