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的时候啊,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候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四十的时候掌握的基本知识可以不再迷惑,五十岁的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的时候就能随心所欲,不越规矩。
从论语的话讲,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有立志做学会,你要立什么志?做什么学问,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到三十岁的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无志,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你要去哪里。开车都知道手里要有地图不够,还要目的地,以什么样的方式达到一个高度,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
有目标,就是立志泥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所有问?这和人的迷茫困惑有关系。就好比如,有两位工人,每天干的活都一样,但未来变的不一样,成了不同领域的人。
一位工人,就想这么把眼前的砖给砌好。每天都很用心的把一块块砖用水泥给砌好。另一位工人,看到的是这么把墙和屋子设计的更好,他每天除了干活外,晚上自己学习建筑设计知识。
多年后, 每天喜欢把墙砌好的工t人。成了砌墙方面的专家,另一位成为了一位建筑设计师,每个人树立的目标不同,取得的成就也不同。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意思是树木失去根基就不会再生长,人没有志向是不会大的作为。志向就像树木的根一样,树的根越深树就越高大。
人要有志向,志向就是信念。人的信念好比树木的根,这有根生长的好,才会长的高大。
人只有了志向,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志向就藏在行动中,你有立什么目标,就做什么事。就去行动。
人要立志,要有行动才有作为。不可不要荒废光阴。目标和行动,是结合。两者不分离,有了目标和行动才有所作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