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739212/9e8b812842d637e6.jpg)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急于证明自己的形象地位,他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主题词就是证明。向父母证明,向曾经伤害过自己的恋人证明,向曾经看不起自己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证明,向社会证明,他做任何事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给别人看,然后领取一张“好人卡”。这些东西的背后就是在于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水平是不变的,所以不允许别人的挑战、质疑,不接受别人说他不好。另一方面,固定型思维的人对自身的评价往往不准确,他要么自视过高,说一不二,觉得自己就是王,别人都是傻笔,要么就是“我根本不行”,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间。
相反,成长型思维的人往往不会讲究排场、不爱面子,为什么呢?因为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有大局观,会不断向前看,他会觉得这才哪儿到哪儿,日子还长着呢,人生还远着呢。这个世界那么大,大到有那么多未知的东西需要探索,你为什么要用那些排场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呢?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呢?就是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基本都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就这么简单。当你觉得所有能力都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有什么好处?说错了被大家嘲笑不要紧,没关系,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就是吸收知识的过程。成长型思维的人对自我评价也往往更准确、客观,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并且知道通过努力有希望做得更好。
我们不能轻易地把一个人分成他一定是成长型,或她一定是固定型,比如孔子说君子与小人,不是社会上的两种人,而是我们每个人体内的两种不同状态。我们不断修炼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增加我们体内君子的成分,减少小人的成分,我们需要刻意练习自己用成长型思维去面对生活,慢慢地,你的消极情绪会减少,积极情绪会上升。
人们都希望自己跟别人不同,这在心理学上叫作自我价值感。怎么跟别人不一样呢?就是别人需要努力,我不需要努力。所以人们更愿意获得对自己天分的夸奖,而不是对自己努力的夸奖,因为对天分的夸奖才能显得你跟别人不一样,不用怎么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看起来比别人更牛笔,更能带来虚荣。
应用到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要注意,夸奖孩子努力的方向、过程和方法,而不是夸天赋和聪明,因为天赋没那么重要。父母不要评判,而要去引导。帮助孩子梳理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能成功、进步,帮他发现成绩的提高是来自于他用了正确的方法和做对的事。也可以批评,但要进行建设性的批评,跟孩子一块儿商量怎么样做能更好,而不是侮辱孩子、恐吓孩子,更不是动手打他,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就会慢慢被塑造出来。成长型思维不意味着减少孩子的挫折,不意味着不批评,更不意味着永远和风细雨。关键点在于,父母关注的重点,是孩子的努力方向、过程、方法,而不是对结果或孩子人格简单粗暴的评判。
有一天当他长大成人,他能够享受胜利也能够享受失败,在胜利和失败当中,都能够找到自己进步的乐趣。他会不计较眼前的一点点得失,因为他的眼光够宽阔、长远。相反,如果他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月薪1万波动到8千他都会感觉痛苦得不能忍受,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那就代表着失败。
应用到家庭婚姻中,成长型思维也会大有裨益。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老婆、老公不好,孩子不成器,常常容易产生“恨”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觉得过去有错误,那也没关系,我们继续往前走,我的生活多着呢,后边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为什么要在一个不合适的人身上耗费那么多精力呢?这也是选择宽容还是选择恨的意义所在。
如果你的婚姻一点都不需要努力,那你是生活在童话故事里,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实际上没有这样的事,童话也就只敢写到这儿,不会再往下写了。任何夫妻总会有不match的时候,两个头脑装在两个不同的身体里,你怎么能要求对方时时处处猜到你的需求和心思呢?有时候就连你自己也不清楚啊!所以才要努力,努力去认错,别怕低头,皇冠不会掉,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皇冠。努力去体谅伴侣,努力去学习磨合、学会好好说话。
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