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追《芈月传》,看到最新一集,芈月和其子公子稷被送往燕国为质,一路上不仅有芈姝的步步紧逼,还有到达燕国后,芈茵的暗中阻挠。被剧情感染,实在大为叹息和同情芈月母子此时的境遇,往前倒一倒,便想到造成他们困顿现状的直接原因:公子荡被立为太子,然后又在秦王死后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再往前倒一倒,便想到该为眼下这一局面负责任的四个直接相关人:秦王、芈月、樗里子和张仪。虽说这些不过是编剧为了让剧情更有看头的苦心安排,虽说事后再分析四人当日的错误判断有马后炮之嫌,但提炼得当仍可受益,也是对自己以后行事的规劝吧。
虽说四人失误的主相关事件一致,但具体的失误事由和失误点却各不相同。我们一一来看:
秦王:
失误事由:立储
失误点:犹豫
详解:雄才大略的秦王在选继承人这件事情上,说真的有点太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了。迟迟不立储君,弄得后宫人心惶惶、人头攒动的。先是在公子华和公子荡之间比较权衡,惹得魏夫人心生异念,后来似乎更加偏爱公子稷,又激发了王后芈姝强烈的嫉妒心和恐慌感,直接导致了她与芈月的疏远、对立乃至决裂。当秦王好不容易立了公子荡为太子,众人皆松了一口气以为大局已定时,他很快因樊长使一事动了易储的念头。当他因为已然病重,易储明显会使国家动荡而不得不将此前念头搁置一边时,又暗中留了封内容不详的遗诏给赢夫人。虽说立太子对君王来说确实是件大事,关系到千秋功业,但是秦王这样折腾,也太反反复复、首鼠两端了。结果就是错失立公子稷为太子的最佳时机,万般无奈之下将公子荡推上储君之位,同时也让芈月和公子稷在宫中的形势变得极为凶险。
芈月:
失误事由:杀人蜂事件放过芈姝
失误点:错信
详解:到目前为止,芈月做的所有事中只有这一件让我诟病,但也正是这唯一的一件事是她之后一切不幸的根源。虽说有句成语叫做以德报怨,虽说有个道理叫做穷寇勿追,但是实践这番行为的基础在于对象,对方是不是能够被你的善良所感化,对方所做的恶是不是有着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而非本心,如果对此人的道德品质拿捏不准,那么我宁愿相信另外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芈月当时出于善念,出于同为母亲的感同身受而放芈姝一马,做出了不再追究,只愿两人此后形同陌路,永不相欠的决定。殊不知当时的小善铸就了芈姝之后多次的大恶,唯恐不能对芈月母子百般折磨,赶尽杀绝。
樗里子:
失误事由:保太子赢荡
失误点:私心
详解:关于樗里子为何要一再劝说秦王保太子,保王后,电视剧和小说的说法基本一致,即为了国家免遭动荡,为了延续秦国来之不易的基业。这是樗里子自己对秦王说的,也是他对张仪、司马错等人解释时说的。不过据我忖度,这只能算是一层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未说出的私心。私心之一是他是公子荡的老师和王叔,秦王当日命他和甘茂共同悉心教导公子荡。若公子荡继位大统,必然会比公子稷继位对他来说获得更多的荣宠和倚重。私心之二是正如张仪所说,若公子荡继位,将来最多也就是只能保住秦国现有的一切,让秦国做个守成之国。但若公子稷继位,则将来很有可能让秦国能够开疆扩土,一统六国进而统一天下,让秦国做个开拓之国。但是,守成虽然收益小也意味着风险小,开拓虽然收益大也意味着风险大。对于身居王叔高位,几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樗里子来说,自然是守成比开拓稳妥得多。所以虽然他明知赢荡比赢稷差得多,简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但仍然以公子稷年幼,子少母壮容易牡鸡司晨为由,而成为保公子荡的坚实力量。可怜他还有一些公心,于是在司马错问他是否后悔时眼神有些黯淡。
张仪:
失误事由:劝芈月留在秦宫
失误点:误判
详解:严格意义上来说,张仪的这个决定不能算作错误,因为若不是他力主芈月留在宫中,很可能就没有后来声名显赫的芈八子和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了。他的决定,促成了芈月政治生涯的开端,促成了芈月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但是若不从那么远的后世视角来看,他的这个决定其实为芈月带来了诸多灾难。当他看到芈月被芈姝摆布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时,也摇头感叹当时的不该。张仪只觉得芈月的才华当有更大的作为,却低估了秦宫人心险恶、步步为营的复杂形式,低估了王后芈姝的害人之心和狠毒手段,高估了秦王的身体和决心,高估了自己作为国相能有的力挽狂澜。这些错误的低估和高估让张仪觉得芈月和公子稷留在秦宫而不是分封巴蜀对他们自己和大秦都更加有利。
由此,我提练出了判断的四要素,一是定,即能决断、不犹豫;二是准,即明形势,清时局;三是允,即心坦诚、人公正;四是善,即信对人、不养奸。未必全面,却或许有值得借鉴之处。
再进一步,我个人认为做判断时高低优劣的三个次序,最优自然是正确决断,其次是错误判断,最次则是优柔寡断。后两者其实都不可取,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因为某时某处错误的判断由于时移事易,说不定会因为促成了良好的结果而变为正确的决定,比如因为决策失误导致不得不背水一战,却因此激发人们斗志而一鼓作气取得胜利。但是优柔寡断却只会一次又一次地让事情错失良机,让手下萌生退意。如若不然,就不会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以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古语了。
可以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判断,大多数判断无足轻重,但也有一些判断需要思量,更少的判断则是事关成败,甚至事关生死。虽说只是部电视剧,但前车之鉴仍是后事之师,想清楚,勇敢做,不后悔,这便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