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恩
我曾穿过绿军装
宋洪恩
1969年2月,我进了军营,当上了一名解放军战士,5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部队生活,一直让我魂牵梦绕,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
挖防空洞
69年的冬天来临,可中苏持续交恶,并且想对我国进行核打击,根据这种形势,毛主席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重要指示,全国城乡军民积极响应,开始了大规模的挖防洞的"运动”。我部在军营楼后,龙型天线下面的一块空地上挖洞。
说是洞,其实是敞开式作业,各单位没有值班任务的人员轮流挖洞,用铁锹,镐头等工具,把土挖出来放在筐中两人抬出地面,就这样挖出了有几十平方米深约10米的一个大坑,然后再用混凝土和砖,砌成了一个大房子,最后再用土掩埋,一个地下指挥所建成了。
至于它里边啥样,发挥了作用没有?反正仗没打起来,以后他的命运如何,就不太清楚了。
第一次品尝朝鲜冷面
北京的西四有一个有名的饭馆,名字叫做延吉冷面馆,主要是以经营朝鲜冷面和一些小菜如辣白菜,桔梗菜,白罗卜,牛肉辣酱为主,可我入伍之前却从没进去过。
真正见识冷面那是当兵以后了,70年的夏天在佳木斯部队的农场,农场不远处有一个朝鲜族的屯子,朝鲜族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部队的农田紧挨着他们的田地,那时讲究拥军爱民,所以军民关系很好,农忙时他们也帮助我们,一起锄草拔下稗子,埋到水稻底下腐烂后就变成了肥料。到了中午老乡给准备的午餐是朝鲜冷面。
出于好奇我走进了一个由木头搭成的厨房,在地上有一个砌好的灶台,中间是一口大锅,水烧的滚开,只见一位壮汉站在灶台边上,锅上架着一个木架,在架子正中有一个碗大的圆孔,在底下有一个打了不少孔的铁片,这时有个大姐把合好的面团放在圆孔里,那个壮汉用力压下木柄,只见从圆孔底下,挤出一条条的许多面条落入锅里,经过几分钟的翻煮面条熟了,她用冷水反复冲涮面条,然后用手挽成一团一团的放在一个筐中,用绳子吊着放在井中的半空,大概隔了有半小时的功夫,把一团团的面放入碗中,撒上摊的极薄的鸡蛋饼切成的细丝,再浇上辣白菜汤,一碗正宗的朝鲜冷面才算正式成功,那个年代没有肉,能吃上这么正宗的冷面也就不错了。
炸油饼
油条,油饼,再普通不过的吃食,现在人们在早点铺或经营早餐的饭馆吃上一二个油条,外加一碗馄饨或豆浆,是最简单的搭配了,
70年夏天,部队农场领导让我去炊事班帮厨,那时大部队已搬至哈尔滨市,佳木斯拉拉街只留下生产队,和一个教导队的学员。一天炊事班的朱章军(因皮肤比较黑大家叫他大使)跟我说,咱们明天中午改善一下伙食炸油饼,他提前把面合好,里边稍微加了一点明巩和豆油,第二天他亲自动手,拿出一块面团用擀面杖擀成薄片,中间用刀划出二个小口,然后轻轻的放在油锅里,我负责看锅,另一个战友在外边烧火,我用一个长铁丝弯成的钩子,在油中反复翻转油饼两次,就这样一个个油饼炸好了一大簸箩,还熬了一大锅大米粥,至于炒不菜还是咸菜就记不清了,开饭的时间到了,教导队的战友们一进饭堂,都露出惊喜的眼神,大家吃的都很开心。如今想来这算什么?可那时却是美味佳肴啦。
作者简介:北京市104中学初68届毕业,1969年2月入伍沈空通信某部,复原后曾在北京电视机厂,市公交公司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现退休。
![](https://img.haomeiwen.com/i7199139/a13bb4fb9b86cf0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199139/7db8a2cef1e9e5d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