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解释“恕”,仁也。新华字典解释为原谅,宽容,英文对应的应该是“forgiveness”,我们先看两个古代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孔子的,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做人的道理,这个故事出自儒家经典《论语》: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子贡听夫子讲的做人的道理太多了,他一下子抓不到重点,也或者他想难为一下夫子,他让夫子用一言来总结做人的道理,可以让人终生受用,孔子并没有让子贡失望,孔子说非“恕”字莫属了,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意思就是做人要宽仁,要时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也成了后来的儒家学者“修身”的准则,“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孔子劝君王以仁爱立国,后世帝王大多都遵从了孔子的治国思想,中华文明才延续了几千年而没有衰没。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今天的中东地区,记载在《圣经》里,很多人认为《圣经》是西方的经典,其实准确的来讲,圣经故事大多是在中东地区。圣经里记载的故事是这样的:
马太福音
18:21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七次可以吗?”
Then Peter came to Jesus and asked, "Lord, how many times shall I forgive my brother when he sins against me? Up to seven times?"
18:22 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Jesus answered, "I tell you, not seven times, but seventy-seven times.
彼得是十二门徒之一,他本来是个渔夫,没受过多少教育,大概是门徒里有人冒犯了他,他就请教耶稣,应该怎么样处理,因为在犹太律法里有要求,如果一个人被冒犯,他应该要原谅他的那个冒犯他的人七次,彼得问耶稣这句话,大概也有难为耶稣的想法,因为犹太条例里记得很清楚的,连小孩子都知道,可是耶稣的回答却出乎他的意料,原谅“七十个七”次,其实这个数字没有实际的意义,耶稣的意思很明白,不管你的弟兄冒犯你多少次,你都应该原谅他!可见犹太人对律法的理解不够深刻,上帝在乎的是人宽容的心,而不是心存仇恨的忍耐,也无怪乎圣经里的另外一路话,“你不宽恕别人的过犯,上帝也不宽恕你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心里满是仇恨的人,有如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那真的是煎熬!
中国古人造字真的是很神奇,“恕”字,上面一个“女”加一个“口”,很容易让人联想圣经里女人偷吃禁果的故事,因为夏娃偷吃了禁果,人类才走向了灾难,但是不管是上帝还是亚当都从心里原谅了女人,并积极的想办法拯救人类,所以“恕”字真正体现了积极思想,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也无法挽回,人应该往前看,宽容别人的过错,也是给自己打开一片崭新的,充满希望的天地!
孔子和耶稣,虽然是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圣人”,但是他们的思想言行如此的一致,不得不让人深思,有意思的事情是《论语》记载的是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圣经的福音书记载的是耶稣以及他门徒的言行,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讲的是天道,耶稣说他传的是“天父”的道,这两个道又是如此的相似,虽然跨越数千年的时空,对今天的人却一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不得不说,真理是经得时间的考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