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浙江温岭,浙江南部一个海滨的山城。我们这边保留着很多当地特色的春节风俗。
1.接土地爷
现在是大年初三的傍晚,此时此刻鞭炮声此起彼伏。按照我们镇的风俗,各家各户正在接土地爷公公到家里来。改革开放前,我们镇种田的人多。接土地爷是农民的大事,关系到新一年收成的好坏。
传说土地爷是古历十二月廿七到天上娘舅家去拜岁了,正月初三夜转回来,所以要在这一天傍晚接土地爷。 过去接土地爷要有包袱、雨伞,接土地爷的人家先将这两件东西准备好,然后朝西北方向走,因为土地爷是从天门西北角下来的。接土地爷时也要点香,要放鞭炮。
我们家这边,各家各户在接土地爷后,男丁们要聚集在祠堂里,再一起接土地爷。
接完土地爷,新年才算过完了。大年初四就可以开始走亲戚了。
2.送猪肉
送猪肉,是女婿送给丈人丈母娘的,每年过年前的十天内送,以感谢丈人丈母娘对女儿的养育之恩。以前都是送猪肉,现在改送钱的比较多。
3.谢年
一般农历十二月的某个黄道吉日,会选择涨潮时的时间谢年,感谢这一年的收成,也期待来年的平安喜乐。
谢年要点三支香,一支谢天,一支谢地,一支谢水。香插在装米的罐子里。祭品有猪头、雄鸡、鱼等等。
4.做年糕、麻糍
每年冬天,我们这边都会做年糕和麻糍。这是我们冬天和春天重要的主食。年糕寓意高高兴兴。
5.包粽子
我们这边,以前端午是不吃粽子的,端午吃的是当地特色的麦饼。到了过年,才会包粽子。会包白米粽,豇豆粽,番薯粽,红枣粽等等,都是甜味的粽子。
温岭人为什么过年要包粽子,而端午一般吃麦饼?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不明白,说出道理来就是包粽子的糯米是比较高档的粮食,过去人们大都很穷,只有大户人家到端午时才能包粽子,这时候,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新麦上场,温岭人就用新麦来做麦饼了。而到了过年时,丰收了,这时候有糯米了,于是人们就在过年时包粽子吃。
6.打关门铳、开门铳
除夕夜,各家各户在自家关门时,会放鞭炮,也就是关门铳,象征着一年的结束。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开门时也会放鞭炮,也就是开门铳,一般会选择在涨潮时放鞭炮,象征着财运如潮水一样滚滚来。
7.做除夜饭
除夕,我们当地称除夜。除夕夜的这顿饭,我们叫除夜饭。做好后,要先搬到祠堂里敬已经过世的长辈,让他们“先吃”,请先人们保佑来年的平平安安。等先人们吃完后,再搬回自己家,加热后再吃。
8.压岁钿和拜岁钿
也就是压岁钱和拜岁钱。压岁钱是除夕夜晚,家里长辈给小孩的。拜岁钱是到亲戚家拜年时亲戚给小孩的。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喜爱和希望。
小时候我收压岁钱和拜岁钱时可开心了,过年的时候,往往是我一年最富有的时候。我爸妈会开玩笑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收钱,爸妈要礼尚往来给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们钱的哦,你把你的压岁钱钿拜岁钿给爸妈好不好?”我会果断地说“不好”。
家乡关于过年还有其他的一些风俗,比如舞龙舞狮等等。写完这些后,感觉家乡的这些风俗蛮有人情味的,也是很重视感恩的。感恩老天,感恩先人,感恩父母。
温岭春节风俗小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