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要素
亨利福特说过一句话:假如当初我问客户他们需要什么,那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那么用户所要的这匹“更快的马”的本质是什么呢?
他们本质上要的是更快的速度、更快的效率,所以创新三要素的第一个就是:
A是否提升了人们的使用效率
例如火车取代马车、机器取代手工都是因为它们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这是时代发展决定的,所以提升效率是创新能否被广大用户接受的第一要素。
B是否让人们获取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互联网的出现取代了书籍,电商平台的出现让很多人愿意通过它来对比商品价格,这是因为它们可以提供给用户更多信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也是一个很原始的需求,好比一位小贩在东村进货需要4元,在西村进货只需要2元,如果他事先不知晓这些信息就有可能吃亏。所以人们对信息是充满渴望的。
当前很多社交产品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微信对它们的冲击力太大,特别在信息通讯效率方面没有产品能拼得过微信。那么拼效率走不通,我们却可以拼在当前的场景下如何更好的提升信息,比如陌陌战胜微信“附近的人”,就是在陌生人社交领域用更多的信息战胜了更高的效率,再比如同性恋社交产品在同性恋领域拼掉微信,也是因为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战胜了效率。
C是否满足人群在特殊情况下的需求
这个点是指一些创新有独特的商业壁垒、独特的资源优势、独特的需求,例如12306这种产品,或者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
我们再描述下创新三雷区
创新三要素能让大家的产品增值,但是创新三雷区大家千万不要踩,它比创新三要素更值得关注。如果某个创新恰好踩到了雷区,即使它能满足很多创新要素,也不一定能成功。出现问题的环节比这个产品创新的亮点更值得关注,这创新三雷区是:
X产品是否有可替代性
很多想法的可替代性很强。例如,你在学校做个学生间传递信息的平台、那么你就要考虑:可能使用QQ更方便。既然这个平台存在比QQ更不方便,大家都可能会使用QQ,而不是你的平台,毕竟QQ似乎有它生态优势。还有我们希望基于位置做一款打折推送软件。经过研究你会发现人们感兴趣的打折信息就是食物和衣服,但是这两个高频的行为,食物和衣服都有相当可替代的产品。
所以,你的创新必须具备足够的视野以及多维度的审视能力。往往你眼中完美的idea,在市场上并不存在生存空间。
Y是否干扰其他功能的使用
例如,有人提出,在手机上开发“摇一摇”锁屏的功能,让大屏幕手机的用户在发完消息后可以通过“摇一摇”关闭它,这样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单手操作的不便。
但是这个功能的误操作率很高,而且会受到微信“摇一摇”的影响。设想你正在使用微信进行“摇一摇”操作,本期待能找到同一时刻“摇一摇”的人,结果手机啪地一下黑了——这是多么糟糕的体验。
所以我们的创新不能影响其他正常的使用场景,不然这个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并不能成功占领市场。
Z落地环境是否理想
很多创新会受到落地环境的限制:如果网络环境不理想、政策不容许或侵犯法律等等都会阻碍该创新的落地,这一点也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否则你的创新只能是脑中想到的图景,而无法成为现实。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案例,让大家熟悉下创新三要素和创新三雷区出现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判断。
案例一:乔布斯曾经说过3.5寸的手机是单手操作最完美的手机,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手机明显有大屏化的趋势,但是手机屏幕变大后,用户就无法顺畅地进行单手操作,这个要怎么破解呢?
首先这个案例符合B要素,大屏幕手机能获取更多的信息,用户看电影、看漫画、看小说会感到更爽;但是这也符合Y雷区,因为它干扰了其他功能的使用,让单手操作变地不方便。那么我们如何来分析这个问题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评估矩阵,将两个矩阵嵌套在一起,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如图2-30所示:
图2-30:按照频率和重要度来划分的矩阵图
这个矩阵包含频率和重要度两个维度,如图2-30所示。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屏幕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信息,从人群对信息的渴望程度来看,它的重要程度比较高,而且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是高频事件,所以我们可以把“大屏幕手机”放在图中蓝色点的区域。
而单手操作无疑是一个相对低频的情况,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人们才会只能用单手操作,例如骑自行车发消息、一只手拎着东西等。而且这些情况用户也可以自主选择,比如骑车时停下用两只手发消息,或者暂时将拎着的东西放下,单手操作的重要程度也并不高。
所以综合看来,大屏幕带来更多信息的优势战胜了单手操作不方便这个弊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