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当年我从小学到大学求学16载,看过的数学书都是老师发的教辅书,所以至今没理解这句:数学才是人类创造的最完美的语言。
前几日,我给大家介绍了我家伊森是怎么从“零花钱小账本”开始,走上“A货数学小王子”这条兴趣之路的。
没有看过零花钱小账本算账大法的读者请戳→6岁男孩2分钟搞定难倒大人的火柴题?!
因为伊森还没上小学,他的数学到底成绩好不好,我也不知道;但目前为止,他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我和伊森他爹最喜闻乐见的:兴趣才是一切学习基础,只有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才会有开拓进取的可能。
今天就在这里讲一讲我们“自成一家”的数学教育方法,希望能与各位同龄孩子的爹妈切磋交流,一起进步。
2
“随时随地”的数学应用题
“小账本”项目之后,儿子算是正式接触了“计算”这件事儿。但其实除了和钱有关的内容之外,生活中还有太多的情景与数学思维息息相关。我们俩尽可能考虑怎么对伊森有意识地做适当提点,适当总结,适当教育。
01
怎样随时随地出考题?
“随时随地”就在于父母是否“有心”——真的很简单,举手之劳,我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与体育运动相关的问题
学校放学回家,天气好,我会带着儿子“出门活动”一下,内容一般是他踢球,我在边上跳绳。
有次,我跳绳时,给他出了一道题:妈妈今天跳绳,一共跳了9次,前5次每次跳120个,后4次每次跳100个,妈妈今天一共跳了几个?
举一反三,跳绳可以换成别的,比如游泳的来回圈数的距离问题、跑步绕圈算公里等。以你和孩子的共同运动项目为例子,就会非常具有实用性。
第二个例子:旅行中的路程问题
还有次,我们全家自驾游路经杭州湾大桥。开到桥上,我老公就给儿子出了一道数学题:杭州湾大桥全长35公里,桥上的栅栏被平均涂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那么,每一种颜色有多少公里呢?
以此类推,每年大家带孩子旅行,总会遇到很多新鲜事,所有的路程问题都可以演变成数学应用题——
比如,从上海到杭州,有几个高速服务站,相隔几公里一个,所以高速一共几公里?比如车子时速是100公里每小时,开2小时15分钟到了杭州,路上一共开了几公里?
这些实际路程问题,比考卷中的“架空应用题”更有意义,因为孩子就身临其境,他解答了问题,也了解这个路程到底有多长。
第三个例子:分类计算的问题
分类计算是相对以上两种更高阶一点的问题,典型的实际应用就是:出租车的车费。
有次出门打车,我想到一道题,就给他出了:出租车起步费15块钱,能开3公里,接下来,每开1公里,需要收费3块钱,请问,如果开了10公里,要多少钱?开20公里,又要多少钱?
这类题目对于学龄前或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难,并不是数字算不来,而是题目理解不了。
比如这道出租车的起步费,他就不理解什么是“起步费”。必须和他解释清楚相关概念,从而才能产生明晰的分类计算的思想。
这类型的实际题目还包括:手机上网套餐资费购买的问题,包了多少流量,超出要怎么付费等。
02
数学应用题,重在“参与度”
这些混杂在生活经验之中的题目,比纯粹架空的数学题更有意义。因为这时的数学计算真正是做到了“学以致用”,不容易被遗忘,孩子才能真正学会数学思维。
除了家长见缝插针给孩子“编”题目,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做真正的“真题”。
比如,我在上文中举了一个购买手机上网套餐的例子——其实,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也需要拿起笔算一算。
这个时候,不妨“长个心眼”,叫来小朋友一起给你当“军师”,让他也参与计算,他会感觉自己特别受到“器重”。
“妈妈/爸爸今天来跟你比一比,看谁能更快算出一个最佳的购买方案,你看好吗?”
说,你孩子听到这个,他兴奋不兴奋?意外不意外?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孩子大一点,是小学高年级了,那家庭若有一笔资金可以购买理财产品了,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选择,其中包涵复利的计算、投资的分配与额度、风险的管控等等,“财商”就是这么一步步培养起来的。
03
注意出题频率,注意出题难度
必须要指出的是,数学应用题的出题频率不能太高,不能让孩子觉得是在“完成任务”,是在“打卡做题目”。
个人觉得,最好的学习状态是主动寻求学习,而不是被动填鸭式学习。
孩子们已经每天在学校上数学课了,千万不能让他觉得爹妈们给他们出的题目是另外一种巧立名目的数学考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数学学习更具有趣味性,更富有实际意义,甚至让他们觉得,他们在课堂上学的“数学知识”可以用到了,可以帮爸爸妈妈忙了——这多好啊!
还有就是,出题不能太难,让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他下次就不高兴再听你出题了。
如何不能太难?有这几点可以注意:
1, 题干尽量简洁,数字尽量是整数。
2, 循序渐进设置条件,逐渐让一道题目变复杂。
3, 遇到实际问题,先出“模拟题”,再换成实际数字。
4, 帮助孩子一步步引导,不要只管出题,不管解题。
04
做一些数学小实验、趣味数学题
有些数学小游戏、小实验,也可以尝试给孩子玩。
“小天平”的实验
小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天平的操作原理就是建立一个等式。
如今很多幼升小的图形题中有很多“天平题目”,讲的就是初步的代数概念,何不让孩子亲手操作一下天平,亲身感受到什么叫做“天平的恒等”——抽象概念尚未建立的孩子,特别需要实物来加强印象。
可以带着孩子量一量,一块硬币多少重?一个颗玻璃球多少重?几枚硬币与几个玻璃球(相同规格)等重?然后把他们放在天平的两端,看看天平是不是平衡了?不平衡的话,该怎么办?
3
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吃喝玩乐很重要啊,但在吃喝玩乐的同时,随时教育,不仅仅是数学,更是各个学科的知识累积。
更多时候,小孩子的思维方式让我很惊喜,比如他不会算120×5,他就说自己把120分成了100和20,分别去×5,再加起来——他自己学会了把陌生的数字运算转化成自己熟悉的运算方式。
并且通过这一题,我认为他完全理解了加法和乘法混合运算的意义。小朋友往往会比爹妈们想象中更聪明。所以为什么要焦虑呢?
孩子,你慢慢来;爹妈,你们也慢慢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