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往往发生在转身之后

作者: 呼呼猫妈 | 来源:发表于2016-03-18 13:53 被阅读381次

    现在佛学很热,越来越多的人抄经念佛。看几本佛书,听几段佛语也成了时尚。近几年流行的禅修班也大有人满为患之势,甚至很多地方还开设了佛学院。

    大家学佛,有的人是为了解脱现世苦难,有的人是为了赎却昔日罪孽,有的人是为了积累来世福报,无非是为自己谋求一个美好的现世和未来。我时常觉得这么“利己主义”的目的似乎与佛法相悖。佛家讲究四大皆空,讲究无我。连我都不应该有,又何来我的美好现世和未来?真要以此为目的修佛,是不是缘木求鱼,无论如何也修不成佛陀呢?

    我想,了解第一个佛陀——释迦牟尼的成佛之道也许就能解开这个疑问。据佛经记载,他本是王族,但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毅然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1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发现了人生真谛:众生所受之苦皆源于贪欲、无明和烦恼,而只有消灭一切贪欲、无明和烦恼,才能达到超越生死的无上境界,从而得到解脱。自此,他创立了佛教,开始向大众宣传自己悟证的真理,以求众人都能得到解脱之法,直至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涅槃。而涅槃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得大自在”,也就是得到了真正的解脱。由此可见,得到解脱就是修成为佛陀的标志,或者说结果。

    释迦牟尼悟出的真理之中,关于消灭贪欲这一点颇让人玩味:想超越生死得到解脱本就是一种欲望,那又如何戒除贪欲?换句话说,如果我一直以超越生死得到解脱为目的,那就是有了欲望,也就是永远不能戒除贪欲,永远不能真正的超越生死得到解脱了。

    记得有位法师曾说修佛不能是为了逃避世间苦难,或者一心想着如何解脱于苦难,应该做佛法的传播人,佛陀的使者,人天的导师,把人生真谛和解脱之法惠及每一个人。换句话说,学佛之人应该做的事情是普度众生,而不是净想着为自己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佛,真正得到解脱。

    回顾释迦牟尼的成佛之道,仿佛也是如此。他自大彻大悟以来一直在传播真理,度化众人直至涅槃。而被称为“得大解脱”的涅槃并不是他可以预见的,更别说以此为目的。由此可见,得到解脱虽说是修为佛陀的结果,但是绝不能成为它的目的。真可谓,一心求佛而不得,度化万众自成佛。

    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一件事。

    我的朋友兰珺所在的公司老板是一个钻石王老五,很多年轻漂亮的姑娘进公司的目的就是他,小雅便是其中一个。她一进公司就奔着这颗钻石王老五卯足全力,希望早日钓到这个金龟婿,从此一生也就有了保障。小雅整日研究他的喜好,为了迎合他,穿不适合自己的衣服,谈论不喜欢的政治和金融,玩不擅长的桌游和高尔夫。日常工作时,想尽办法凑到他身边,公司组织活动时,更是恨不得黏在他身上。

    兰珺却一直专心于工作。她刚进公司就因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得到小组领导的赏识,凭着聪明的头脑和一股拼劲很快就成了公司的骨干,更是在一次危机中力挽狂澜为公司留住了大客户。业余时间兰珺醉心于烧脑小说和电影,发表的影评和书评有大批粉丝追捧。为了保持身体和大脑的机敏,兰珺一直坚持运动和谈钢琴。在公司的一次大型晚会中,一首《诺玛的回忆》震惊四座。

    自然而然,这个专注自我成长的美好姑娘深深迷住了钻石王老五。而那个处心积虑,一心想变成他爱的样子的小雅却始终没入得法眼。真是应了那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那个支弓设网一心想要捕捉蝴蝶的人早将猎物吓跑,而那朵自开自艳的鲜花,却在不知不觉之中吸引了蝴蝶飘然而至。

    其实,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一个一心求子的妇人,因为迫切想为夫家延续子嗣,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紧张的心情完全打乱了激素平衡,于是迟迟没有心想事成。当她不再强迫自己,顺其自然之后,心情因为没有了压力变得轻松起来,身体反而变得更适合受孕,一年之后便喜得麟儿。

    一个一心夺冠的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总是禁不住用余光瞥看其它对手,生怕他们赶超自己而失了冠军。不断的分心导致这位运动员的奔跑节奏大乱,在冲刺时完全使不上力,于是被其他选手顺势超越,痛失奖杯。而当这位选手摒去胜败得失之心,只是专心于自己的节奏,完美的做好迈出、跃起、着地的一系列动作,便顺理成章地拿到了冠军。

    一个一心想发稿的写手,处处模仿他人作品以求速成。他模拟别人的写作方式和辞藻,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和语言风格。作品大多沦为了四不像,偶有学得像的文章也颇有浓浓的抄袭之味。可想而知,投出去的稿件没有一个得到回应。当这位写手不再急功近利,重新回归于写作乐趣之时,便能沉下心来认真读名著做笔记,醉心观察和思考。日积月累之后,才思敏捷,思想独到,写出来的文章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诙谐又不失深刻的语言自成一格。很快,他的文章就变成了铅字,发表于报纸和杂志之中。

    原来,有些东西,当成目标一心追求反而违背了它的道,最终不得。就如同磁铁定要追求它的同极,结果只能是越迫近越远离。他们本该是一种收获,不用去求,耕耘之后自有所获。他们本该是一种回馈,不必去求,付出之后自有所应。他们本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不须预虑,水到渠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往往发生在转身之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zc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