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微信编辑,就是那种编辑整理生活类信息、偶尔转载别人优秀文章的微信小编辑。每天早上看每条微信的阅读量是我的习惯,因为它决定我的饭碗。每天浏览几十个上百个微信大号是我的工作,因为我要从里面寻找供我转载或者编辑的文章。
但是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在微信大号里看到我自己的文章。几日前,自己在简书发布的一篇文章有幸收获了很多人的共鸣,因此获得了几个微信大号的转发。
这对我来说绝对不是一种成功,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侥幸,但它却是我曾经的“遥不可及”。以前每每看微信大号上的诸多100000+阅读量的好文章时,不知道多少次想过哪天自己的文章也能位列其中。可没想到,曾经“异想天开”的事情如今却真实摆在眼前。
有的人看到这里,恐怕就打算马上右上角点叉,因为这篇文章好像又是一篇典型的鸡汤文或是成功学。说真的,如果是我以前看到这类文章,可能真的看不下去。但是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鸡汤文和成功学里说的,真的不都是假的,原来所有的遥不可及,真的可以变成触手可碰。
有人会说,这都是偶然事件,你们一定是有更好的条件,你们不懂我们的困难和路上的艰辛。但是我只想说,如果别人可以,那为什么你不可以?达到成功的第一步,就是相信别人的成功不是偶然,自己的失败也不是偶然。
我其实没什么资格写这类文章,因为我知道很大程度上讲我仍是一个loser,但就是连我这么一个“没有资格”的人,都能做到曾经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便相信,所有人都是可以的。所以我只是分享一些自己亲身体验到的经验,希望于你们有些许帮助。
1、永远不要羡慕别人
很多女孩经常会边说,“天啊,你看她多瘦,我好羡慕啊”,然后边继续吃自己手里高热量的食品。因为“羡慕”这个词的意思,本身就是指欣赏别人身上优秀的东西。
你把“瘦”认为是别人的,你就已经选择了“胖”,你把“别墅”认为是别人的,你就已经选择了“平房”。你选择“羡慕”别人,正是因为你想安于现状、不想做出改变,于是你用“羡慕”一词终结了你所有未尽的努力。“我真羡慕她能写这么好的文章,反正我是不行”,你看,人就是这样止步于“羡慕”的。
所以不要去羡慕别人,而要把别人身上值得羡慕的地方变成自己实实在在的目标,把上一句话改成“她能写这么好的文章,将来我也一定要写这么好的文章”,只有这样,你才会去开始努力。
2、做完美的计划,不如做有缺陷的事
这不是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而是因为人们往往在计划中丧失希望与热情。因为任何事情做起来都会有难度,而你在做计划时,也一定会发现这些难题,然后你就会认为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甚至相当的垃圾,一个计划由此“胎死腹中”。
比如我们在构思一篇文章时,总是在构思中发现自己的观点有漏洞,或者会引起一些人的异议,很多人便不会开始写这篇文章,因为觉得它还不够完美。但是众口难调的道理我们都懂,又何必要求事事一定要达到完美?如果一篇文章真的能够让所有人都产生认同,那只能说这篇文章是毫无观点的。
就像是川菜有的人爱吃,有的人不爱吃,是因为川菜是有特色的,米饭几乎每个人都不会说爱吃或者不爱吃,是因为米饭是没有特色的,甚至是没有什么味道的。那你何必要煞费苦心的蒸一碗人人都会吃但又食之无味的米饭,而不去做一份有很多人会非常爱吃且念念不忘的川菜?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达到完美,再完美的计划,也绝对做不出完美的事情。与其在计划中纠结,不如现在就着手做一件看似“有缺陷”的事,在做的过程中去不断修正,也好过这件事情连修正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事情看似“遥不可及”,是因为它在路上,而你在起点,你永远都在起点计划,但它却越来越远,只要你开始跑向它,它就会越来越近。
3、寻找通往成功的“虫洞”
有的时候,“遥不可及”的事情并不是真的遥不可及,或许只是看上去遥不可及。就像是两个空间,看似有几百万光年的距离,但其实只要找到它们之间的“虫洞”,那么几乎是一瞬间就可以到达。
人际关系中有一个理论叫“六度人脉理论”,意思是说你跟世界上所有人的距离都不会超过6个人,简单点说,就是你想要认识周杰伦,只需要6个人帮你牵线,但是找哪6个人很关键,只要找对了人,你明天就能跟周杰伦成为好朋友。
这一理论同样应用在做事上。任何事情都有捷径可循,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如果你总是走曲线,当然跟成功相距甚远。以前我们都听过一个笑话,说把大象装进冰箱一共需要几步,答需要三步,一是把冰箱门打开,二是把大象装进去,三是把冰箱门关上,虽然这在当时是一个笑话,但实际上这就是做事情的捷径。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复杂,只是你走错了路。
我想如果我最开始选择投稿到各个微信大号,可能一年以后我的文章也不一定能出现在其中任何一个平台上。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选择在简书上写文章,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里有很多微信平台编辑常年搜寻好文章,那么与其主动去投稿还有可能被拒,不如写好一篇文章让别人发现然后去找你,这就是一种“捷径”。
4、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适应失败
人面对失败时,往往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越挫越勇,一种是一蹶不振。但实际上,还有一种处于两种状态之间的临界状态,那就是“适应”失败,在失败中麻木。
甲说自己“总是被老板骂方案不好”,乙说“嗨,我都习惯了,接着写吧”。乙这种状态,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失败麻木了。
这种状态表面上看会非常像“越挫越勇”,因为不管怎么失败,但还是坚持一直努力、一直前行、一直都没有放弃,但本质上却是另一种“一蹶不振”。当失败已经让你感到不紧张、不难过,甚至你都已经对失败无所谓了,你又怎么会被刺激、被激励,又怎么会去费力寻找正确的方法从而改变一直失败的现状?如果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坚持不懈”,那这样的坚持又有什么意义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感觉适应”,这个很好懂,就是说人在长时间接受某种刺激后,会渐渐适应这种刺激,比如当你最开始看强光时,你会感到刺眼,但时间长了你就习惯了。但疼痛是没有适宜的刺激的,也就是说疼痛不能被人适应。因为人一旦适应疼痛,会是很可怕的事情。就像是你不小心碰到火,你会因为疼痛而躲,如果你适应了疼痛而不去躲它,那么最终你就会被烧死。你会觉得在疼痛中坚持不躲,这是一种坚韧的品质,但正是这种“坚韧”,会让你丧命。
很多人都坚持每天写文,这种坚持我甚为佩服,但坚持的同时也一定要努力学习与积累,争取明天写的文章比今天的好,否则如果只是麻木的机械的重复着写作这一动作,写出来的文章篇篇一样,坚持写10年也是没什么意义的。
努力本身并没有意义,你拼命努力不是为了感动天地,而是为了达到目标,用错误的做法去拼命努力,比干脆不做更可怕。
5、相信“侥幸”的能力
如果你“侥幸”成功了一次,那么我可以告诉你,这绝对不是真正的“侥幸”。或许它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条件,但只要你再次凑齐这些条件,就一定可以再次“侥幸”。
你不应被“侥幸”的光环蒙蔽双眼,过分夸大“侥幸”,但你也一定要相信你有“侥幸”的能力。
就像是跳高,只要你跳到了某一个高度,哪怕100次里只有一次,也说明你是有能力跳到的。因为如果是你真的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那不管怎样,你也不可能做到一次。简单地说,就现在的科技而言,男人永远都生不了孩子,因为男人不具备生孩子的能力,所以一次“侥幸”都不可能出现。当然,如果以后男人能生孩子了,哪怕只有一个,我也相信一定会有第二个。
所以只要你成功了一次,就一定会成功第二次,关键就在于你要把第一次“侥幸”中的所有看似偶然的条件都筛查出来,然后把它们“拼凑”在一起,最终一定可以把“偶然”变成“必然”。
最后,用一句老套但如今我看来非常真实的话做结尾,梦想真的还是要有的,但不是“万一实现了呢”,而是只要你努力,且努力的方法是对的,它就一定可以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