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第二章

《非暴力沟通》第二章

作者: 黄石大耳朵亲子教育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18-03-05 11:29 被阅读0次

是什么蒙蔽了爱?

#读#:在这一章节里,作者卢森堡博士带领我们一起理清思路,找寻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这里,他提到了这样几点:

1、道德评判: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2、进行比较: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通过互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或他人是否达到标准.

3、回避责任: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公司政策”、“法律规定”……类似的短语,来对自己当下的行为作出解释,以推卸责任.

4、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收到惩罚.

#以#:对于本章的内容,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沟通方式.这些异化的沟通方式,影响到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链接,让我们的心灵产生了隔阂.

1、道德评判在最近几年慢慢被我们熟知,我们发现,原来以道德标准来评判别人或自己,都是一种“语言绑架”.它穿着“好人”、“负责”、“聪明”、“正常”等“紧身衣”,强迫与它对立的人符合它的要求.这种紧身衣,常常让我们觉得被紧紧的勒住,喘不过气.

2、进行比较,相信人人都有过这种经历.父母拿子女与子女进行比较,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人们还会拿自己去与别人比较.有一句网络语言:“幸福是个比较级,需要有人垫底.”仿佛只有把别人比下去,才能获得幸福.然而,我们可能一直站在“比较级”的高处吗?显示是不可能的,那么在这种比较的理论基础上,我们发现,一旦站在“比较级”的底部,就会让人觉得悲惨!

3、回避责任,这种表达方式,试图蒙蔽我们内心的情感根源.把责任推卸给表面的外部因素.比如那些我们认为不得不做的事情,工作、打扫卫生、做饭、送孩子参加各种他不愿意的培训班等等.仿佛我们必须那样做,环境“逼迫”我们这么去做.于是,我们把责任推卸掉了,给自己找了一些格外好的理由,让外因控制我们.我们却忘记了,我们才是自己的主人,需要做什么,我们可以选择.

4、强人所难,这也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情况,被强迫或强迫他人.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方式,有两种: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其中等级模式即是某些人处于优势,而某些人处于劣势.在这样一种关系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支配和服从式的模式.我们常遇到的强人所难,就是这种模式的产物.当别人处于优势状态中,对我们使用强迫、威胁、惩罚.当我们处于优势中,又会对其他人如此.

我们仿佛忘记了最简单明了的说话表达方式,反而选择了异化的表达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身边的人.这些表达方式,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忽视了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致#:举个例子,我先生工作压力比较大,回家以后喜欢玩游戏、刷手机来放松心情.我是全职妈妈,一天24小时围绕孩子来生活.当先生回家以后,我就希望他能陪陪孩子,让我休息一下.但是他也很累,他希望回家以后能够休息一下.于是,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你每天回来不是打游戏就是刷手机,孩子想跟你玩,你也不陪他.(指责)

先生:我也很累,我每天压力那么大,我打游戏只是放松一下.

我:谁不累啊?我一天24小时围着他转,我也很累啊!别人XXX,工作压力也很大,每个星期还是会在周末陪老婆孩子.(进行比较)

先生:他工作时间固定一些啊,哪像我这么累?再说了,你以为我想天天在外面啊?我还不是为了赚钱,为了以后过得好一点!(回避责任)

我:反正我觉得你这样不行,如果你继续这样,我就带孩子回另一个家住.不然在这边,你也没陪孩子,还不如我带他去那边住.(威胁)

他:好好好,我改我改.我尽量少玩游戏,多陪你们好吧!(妥协)

这样的对话在我们家出现过很多次,我慢慢意识到,这种无效沟通根本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反而拉远了彼此的距离.

于是,我开始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又是一个同样的场景,先生在打游戏.

我:老公,我看到你已经玩了1个小时游戏了(此刻我观察到的).我不太高兴(表达感受),因为我需要你去陪孩子(说出需求).你现在是否能关掉游戏,陪他看看书或者玩玩具?(提出请求)

先生:好,这盘结束我就去陪他.

沟通结束,目标达到.[愉快]

#用#:通过这一章节的阅读,回想一下,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件异化的沟通事件.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呢?以后在与人沟通中,你是否愿意尝试,尽量使用上一章节的沟通四要素,来与人沟通交流呢?

期待大家的实践和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第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ac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