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则文章,标题是电视机即将消失,大概地看了一下,文中提到有个装植直接把画面打到家里的墙面上,那个装殖可以调控,各种节目的选择,电视机被那个如投影机的装殖取代,家庭里可以留有一面墙,专供放映电视节目,人类即将进入看电视时的无屏时代。
不过再想,屏幕可以达真的程度将画面呈现,那种类投影于墙上的效果如何,或者这个问题以某种技术手段解决了,不过那个电视墙或许要经过专门的质材才有效果,这些都是我割想。
不过真得可以这样推广,电视机那个大块头不要了,想想现代人买电视越买越大了,对于资源也是节约了,少了个这么个大块头。
看到那种投影看画面,也就浮现出曾经的露天电影。露天电影现代很多人可能没见过了,很久很久以前,露天电影作为农村人看电影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几代人的记忆。
我们村口是条较宽敝马路的那时车少,一般每个月都有一次看电影的时候,放电影这一天,天还没黑,马路上就挂出了放电影的那个幕布,几乎横着把马路横着占完了,看到幕布的人们吃过晚饭就开始往村口走了人们手里拿着橙子,去早点的人可以坐在橙子靠近幕布一些,幕布两侧都可以看,临近的村舍的人们也来了,几乎来看电影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看露天电影,一般演两部片子,中间还夹杂着一些这个月重要的新闻记录片。
那是电影播放的胶片时代,电影胶片播放机支在离幕布不足三十米远,然后如同投影机一样,把胶片上的内容通过光线打到幕布上,播放机这一面看的人画面如同正常的电影叙事画面,这一面的人多,由于人太多,这一面坐得人离幕布太远了,就看不清也听不准了,所以幕布后面也就是反面也坐有人观看,听声音没问题,只是幕布上的画面和反着的,看的人要适应了,幕布下的字也是通常和正面是反着读的,通常看电影要到电影院去看,那是要购买电影票的,一般新影片先在电影院里放,进电影院看过的人可以把自己看过的片子当作谈资讲给周围的人:看电影始终是个前卫潮流的事情,农村里的露天电影都是电影院几个月前放过的片子,那时人们穷,到电影院看电影那部分文化生活的开支可以支出的还是不多,再说农村离电影院也远,看一场电影所花的钱可以买到菜以及生活用品这些更实用的东西相类比,后者更需要些。
露天电影可以解决文化生活的同时还是免费的,就是片子不是新片,在当年那时人们不在观影体验上有什么要求,记忆里每月到了看露天电影时,观看的人多的如同盛会,夏季时,买冰棍的人在其中穿来穿去,那会儿没有个体户,他们冰棍都是冰棍厂里的,这些人的这种行为应该是时代早醒的那部分人,那个时候卖方都是官家,没有个人的这种小贩行为,他们的这种情况不知道怎么叙述,用早醒可能也不恰当,早醒于时代的那种人在露天电影作为人以文化生活的时期,还都在体制内,那时的人没有现在人这么强烈的功利观,也没人给他们的出现现象定个名称,他们应该是那种和小农经济里那种农村人买鸡蛋的买自家酿的酱油一样吧,是种小农自然经济生态里一种现象之一,也不能过于误读为早醒的时代人,两部片子演完,看完电影的人踏着月光,陆续散去,那时的月光真亮,长大以后月光月影都成了记忆里的珍惜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