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微博上问蔡澜:“近来事事不顺,觉得人生暗无天日,如何排解?”
蔡澜只回了两个字:“读书。”
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人与人虽际遇不同,所处的困境却大抵相似。
你遇到的迷局,前人早已摸索过;你面临的难题,书中也都有答案。
所以,人读书越多,懂得越多,头脑丰盈智慧,内耗自然也就越少。
迷茫的时候,从书中找到慰藉。
豆瓣上有个“内耗人”小组,里面写满了成年人的郁结:
别人不喜欢我怎么办?努力了还是没做好怎么办?
如何看待负面的评价?如何看待命运的不公……
冯仑说:人在精神上的内耗、困惑,往往都源自于对事情没解释。
只有当一个人读书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才会变宽,所有困惑自会迎刃而解。
主持人陈鲁豫,在父亲去世一年后,一直心情低落,精神颓废。
面对生死、衰老这些宏大的命题,她感到困惑、无助。
“这是我成人之后第一次有至亲离开自己,过往几十年体内建立起的所有应对世界的机制,在这一刻都不起作用了。”
苦苦思索无果后,鲁豫一头埋进书海,阅读了大量哲学、文学类书籍。
那些醍醐灌顶的文字,让她渐渐从伤痛中走出来。
她理解了生与死都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关键是要过好每一个当下。
她也不再无所适从,重新找回了生活的重心。
人生在世,没有谁的生活是一马平川,走着走着就会遇见岔路口,或绕进死胡同。
也许是突遭变故,也许是纠结于一段感情,也许是碰到工作上的瓶颈……
当你深陷迷惘,最好的选择,就是去读书。
作家毕淑敏说:
“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
困惑来自于经验不足,认知不够,而读书恰恰是让思想开悟的过程。
每一本书里,都有指引你前行的良师,承载你情绪的益友,尽力为你排忧解难。
哪怕书不能立即给你答案,也能在你身陷迷雾时,给予你内在的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