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和妻子回了趟家,这也是我们结婚后第一次回老家,由于工作和家里较远的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回去~
老家地处偏远山区,进出村子都是让人胃里翻江倒海的盘山公路,那也是我初中时的噩梦~
上初中时,爸爸为了给我提供接受好的教育的机会,把我送到了县里读初中,可是家里离县城有近3个小时的盘山公路要走。
我才小学毕业,也没出过远门,最远也就是坐车去20公里之外的镇上赶集,所以晕车是必然的。
为了防止晕车,各种传统办法都试过,喝醋,挤橘子皮,风油精等等,都好像效果不佳,当时是不舍得买晕车药,贵!
实践出真知,慢慢的发现只要有座位坐着,闭着眼睛睡觉是可以防止呕吐的,可是由于车少人多,不能保证每次都有座位,只要是站着到学校去,肯定是吐的七荤八素的~
现在想想,我现在的抗晕车能力,那是初中时拼了老命练就的啊。
每次和同事到山区出差,看到同事被上下颠簸的盘山路摇的吐的七荤八素,我就可以大言不惭的说,多摇摇就好了,我也是过来人啊~
说远了,回到正题,因为偏僻,所以村子每天只有一趟车,错过了就只能等第二天的,每次回家都有1天在路上,所以周末回家是不可取的。
终于等到端午节,三天的假期显得尤为珍贵,正好村里催促让赶紧搬家,不回去老家具父母根本搬不动,都是父母结婚时候的老木头家具了。
最近几年赶上国家新农村建设,撤村并点,将分散在各处的村组搬迁到一起,建设新农村。
建新房,提高生活环境,是挺好的,可是将距离很远的人们聚集到一起,他们离世代耕种的土地一下子变的远了许多。
原来丈夫早起下地,妻子做好早饭了喊丈夫回来吃饭,吃完再一起下地,晚上等到天黑了再一起走回家,而如今是不可能了~
一到新家,看到像兵营一样整齐排列,横平竖直,就像复制粘贴,阵列出来的模型一样,顿生厌倦之情。
而且为了向过路人展示新村新貌,村子的正立面朝东了,每家每户的主房都是东西向,由于道路是南北走向,自古劳动人民自己总结下来的坐北朝南的智慧向面子工程屈服了。
到家已是中午时分,由于政府催促搬家的原因,父母已将厨房用具搬到了新房,回到家,看见母亲已经在厨房忙活开了。
母亲说政府不让烧柴做饭和烧炕了,嫌污染空气,所以之前做好的灶台成了摆设,只能用电磁炉做饭。
而厨房还没来得急装抽风机,一做饭满屋子油烟,呛的人待不住。
我们被呛的退了出来,只有母亲在里边忙活着。
看到烟雾里母亲模糊的背影,我的眼镜湿润了,不知道是油烟呛的还是~
听到母亲说政府不让烧柴和把已经盘好的炕打掉,我就开始怀疑人生了,老百姓烧了这么多年的柴火,睡了这么多年的炕,就因为所谓的"污染空气"被退出历史舞台了?
污染空气的说法是可笑的,但凡有点基本知识的人都知道,大城市治霾,限制私家车出行,已然是躺枪,而这点草木灰对于山清水秀的山村来说,我也只能呵呵了。
我家的老屋这是老家的屋子,青砖灰瓦,蓝田白云,这就是养育我长大的老屋,承载了太多儿时的记忆。
在我们大呼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民居的今天,大多数传统民居面临的都是这样尴尬的局面。
出来闯荡之后,最得意的就是老家的山清水秀和四季分明的气候,冬季大雪纷飞,夏季凉爽舒适,。
每次酷热时分,就万分怀念家乡的夏天,绿树成荫,凉风席席,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好一派人间仙境。
坐在屋里,不用空调,穿短袖都慎的慌,晚上盖着棉被睡觉,那叫一个舒服,不用去羡慕什么吹着空调盖着棉被睡觉的。
老村的房子,每户大都呈L型,主房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冬天坐在门口晒太阳,也是一种无以言喻的享受,偏房东西向,一般作为储藏室或者牛棚。
中间就是每家每户都有的院子了,每户至少有100平米的院子。
在靠近邻家房子的屋后圈一块地,种上儿女们最喜欢吃的黄瓜,西红柿,葫芦,韭菜等时令蔬菜,等着他们回来。
记得每年暑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园子,摘一根长的最大的黄瓜,满足的吃着,那种快乐,无以言表。
父母会有意在儿女们回来前的那段时间里留着长势最喜人的,等着他们回来摘。
看到他们呼天喊地的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蹦着,跳着,父母心中也乐开了花。
据父母说这栋房子比我年龄还大,是搬进来那年才有了我的,如今新建了房子,政府让拆了老房子,将原来的宅基地复耕为农田。
我想这一院宅基地能种多少粮食?再说好多地都没人愿意种了,还要那么多地干嘛?最后我想,也许是为了不让别人看到这些落魄的老房子吧。
我家的老屋这是老村子的进村道路,到处绿树如茵,房子都淹没在树的海洋里。
看着灰瓦映着绿树,有种说不出的舒适感,是那么的和谐,仿佛就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村子,镶嵌在片片翠绿中。
我家的老屋再看看新村的道路,新栽的柳树还没有长起来,路边旁边扎眼的白墙是那么的突兀,一点绿色也没有,还没进去就先心里感觉到了热浪。
新房每家虽然也是院落形式,但是每家只有30平米不到的院子。
院子全被铺上了混凝土,没有一点土壤外露,如今再也没有儿时充满欢乐的菜园了。
我家的老屋这是三棵位于老屋院子内,邻家屋后的三棵大杨树。
听母亲说,它们是当初围挡菜园子的三根杨树枝,最后长成了三棵参天大树。
因为杨树和柳树一样,极容易成活,只要有水,将树枝插入土中就可以长出根来。
三棵杨树就这样诞生了,记得小时候我们三个各自都为自己占了一棵树。
这棵是我的,这棵是我的,这棵是我的,就这样我们分了三棵树。
各自用小刀在树皮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证明是属于自己的。
每天都会去浇浇水,生怕自己的长的慢,赶快超过他们两个的。
就这样,我们长大之后再也没浇过水,不知不觉的就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最终也没比到底谁赢了。
这次回去特意多拍了几张照片,怕这次成了永别,下次回去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坐车走的那天,透过车窗看见即将拆除的老屋,怅然若失。
本来还计划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带回来,让在他们父亲儿时的菜园子里欢乐长大呢……如今成了奢望……
2017.06.15夜 思乡居
zz木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