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自己的故事吧。
读高中的时候,每次晚自习结束,如果我妈没法确定什么时候来接我,我都会很不安。一个人站在马路边,看着同学一个个离去,平时短短的十分钟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小时一样难熬。
有一次,她去应酬了。一边抽不开身,一边不让我打车回去。
十点过后的街道,冷清又寂寥。觉得愤怒,又很无助…叛逆心理此时又复燃了,另一边安全感被逐渐消耗,驱赶着我快点到家那个安全的地方。
上了出租车之后,脑子里面不断地翻滚着那些不堪的新闻,咬着牙说了目的地,颤抖着把出租车车牌号发给了她。
“她一定很紧张吧?”我是这么想的。有一种报复的快感,却又觉得自己面临着整个世界的不安。
下了车,走进楼道的那一瞬间,泪水就像有生命力一样哗啦啦地流出来…头脑里理性的自己,像被吓傻了似的听着自己哽塞,感受着眼睛慢慢肿胀起来。束手无策,就放任自己尽情地伤感。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那种想通过行为去让母亲反省,想用愤怒的表达告诉她自己比工作重要,无疑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没学会怎么样表达自己、还是个“巨婴”。
《巨婴国》阐述了一个观点:中国式的人际关系里,大多数人都需要照顾,就像还没长大的婴儿一样。
仔细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主动去“评判、说看法、命令”呢?
一般是在我们希望获得别人关注、只是想表达自己,或是潜意识里高别人一等的时候。这跟婴儿的状态不是很像吗——希望得到母亲的关注,想表达对母亲的爱,觉得自己就是世界。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需要暴力沟通?
因为我们还没长大啊,像个孩子一样争强好胜、渴望得到认同、还觉得这个社会和家一样可以在里面肆意妄为不受伤害。
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依然忍不住无意识地去做。
就像心上人在眼前,就是按耐不住想说出点“高见”让他侧目。这时候的我们,一般都是感性而不愿意或无法琢磨词句,所以才会想到什么说什么。
其实要让别人尊重自己,真的学会这些“非暴力沟通”方式,得要有一颗历经沧桑而坚强的心或是良好的教养。
就像我在回想着过去的那件事,一边想以现在自己的学识,应该怎样冷静处理,不用“暴力”去伤害母亲而让她明白。
“我会跟她说我的难过。希望她快点来接我,不然会伤害到我的安全感和心理健康。”
虽然是这么想的,还是能体谅过去的自己为什么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当时的我需要让她觉得自己不负责,需要她对我多一些关注,我也是在命令她产生自责心理…
群里的宝妈,希望你们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因为基本上一切让人不舒服的暴力沟通方式,都源于人的不自信和不安,或者是成长过程中养成的坏习惯。
今天原本想放飞自己,不写晨读,放点生活中有意思的观察…但是没忍住,就哭着写完了自己犯过的大错。
不过也就任性这一回。明天继续写正能量。
现在的我,人模人样的。而当初的那些叛逆的话和行为,都拿去伤害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从开始希望做个“单纯的人”那时开始,我就想成为一个傻呵呵的乐观主义者,相信自己有梦想,能好好地面对这社会中乱七八糟的人。谁都别想阻碍我,出息给我妈看。
也愿你们的世界,少一些不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