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书看到一个概念:阅读的“舒适圈”,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舒适圈”,听得最多的是走出“舒适圈”,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我是第一次知道阅读也有“舒适圈”,第一次意识到“舒适圈”不单单指我们抽象的生活,还包括细化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相当于“舒适圈”是一个大大的圈,而阅读是里面占了小小的一个圈,但千万别小看这个阅读圈。
阅读的“舒适圈”是只阅读你喜欢的、有兴趣的专题、书籍、知识,只寻找、吸取你想要的文章、干货,而对于其他的你不感兴趣的、对现在的你而言“无用”的一概不读,只在“舒适圈”内阅读,而拒绝阅读“舒适圈”以外的。
在“舒适圈”内阅读固然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但我们不可能一直都在“舒适圈”内阅读,它会限制我们的想象、眼光、水平,把我们的思维禁锢在方寸之间,就像井底的青蛙,以为天空就是它看到的那么大。
如果跟不阅读的人相比,我们在“舒适圈”内阅读已经比那些不阅读的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可是我们读书并不是为了跟别人比,我们阅读最终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的目的是掌握知识更深,工作、生活选择更多,眼界更高,人生看的更远,活得更精彩。
如果巴菲特只在舒适圈内阅读,那他又是否会有今天的成就,是否会被称为移动的人形图书馆,成功的人从来都不是只局限于舒适圈内阅读的人,未来的时代是属于走出阅读“舒适圈”的人,是属于终身学习的人。
自我喜欢看书以来,我最喜欢看的是实用的书,高效学习、自控、自律、刻意练习、养成好习惯等等此类的书,因为那是我所缺乏的,我所想要学以致用的知识。后来我看的书就比较杂了,基本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一本看不下去的书,历史、哲学、小说、经济、人文、工具书等等,当然也有我还没有涉猎的范围。
人生还很长,知识也无涯,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走出“舒适圈”,当然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但我们可以一点一点的挪出“舒适圈”,一点一点将不舒适的空间变成舒适的,进而向更远的地方出发,直至我们能在不舒适的环境里仍能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感觉。
村上春树说因为我不想跑步,所以才要去跑步。同样,因为我想要未来的舒适,所以我选择现在的不舒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