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简友广场想法
如何走出亲子冲突的恶性循环

如何走出亲子冲突的恶性循环

作者: 纯宏的成长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22:38 被阅读0次

    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来改善亲子关系。但即便是再完善先进的方法,也不能100%消除亲子冲突,就像交通监管和规则再严格,依然无法杜绝违规现象。

    因此,直面亲子冲突,甚至直面冲突酿成的恶性循环也是全体家长的必修课。

    所有的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与孩子面对面交流,即使改变了环境,也依然无法改变孩子的行为,孩子还是那么我行我素,继续干扰父母。这种情况在亲子关系中无法避免,因为孩子需要满足特定需求,即使他已经认识到这种行为会影响到父母的心情。

    举几个例子:即使妈妈己经一再告诉小明,全家人在半个小时内必须出发,但小明依然痴醉地玩着游戏。

    妈妈和她的女儿约定好由女儿清理厨房,但是当妈妈下班回家后,水槽里却堆满了脏的碗盘。

    孩子和朋友约定了周末到山里去玩,哪怕她知道爸妈会反对,因为她不顾一切地想要去,把爸妈的想法抛到了脑后。

    这些父母需求与孩子需求之间的冲突,几乎是每个家庭都无法避免的。它们会从鸡毛蒜皮的意见不合,演变成激烈的斗争。这是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孩子拥有问题,父母也拥有问题,而且双方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这个问题——因为危及到了双方的需求。

    每一次冲突后,不论认输的是哪一方,赢了的一方也绝对不会开心。尤其是家长赢了之后,他们也深知这次沟通是失败的,下次他们还要面临类似的情况。于是,带着改善亲子关系的意愿,家长和子女会开始新一轮的沟通。由于双方都是按照传统思维在对话,所以亲子关系无可避免地继续恶化。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沟通—冲突—关系恶化的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如何走出亲子冲突的恶性循环?包括放弃输赢思维,尝试高效的“第三法”,以及在科学的基础上见招拆招。

    首先来看第一个重点问题,放弃输赢思维。

    放弃输赢思维

    绝大多数家长在对待亲子冲突的问题上,经常会用谁赢谁输的观点来考量。这种“非赢即输”导向,恰恰是造成父母们陷入左右为难困境的根源。

    大多数父母,都把育儿中的整个教育问题,简单看作严格或宽容、强硬或柔和、独裁或民主的问题。因为他们深陷于这种非此即彼的教育方法,从而把他们与孩子的关系视为一种权力斗争、一场意志竞赛、一次必须分出胜负的战斗。如今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都在彼此开战,而且每个人都用谁赢谁输来考虑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他们不是在扮演自己的角色,而是化身为捍卫自己领土的士兵。

    作者把传统思维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让对方认输,一种是让对方赢。每种方法中都会有一个人赢,一个人输。只是一个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另一个人则没有。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方法的案例:女儿准备去学校,出门前爸爸让她打伞,但是她很不喜欢这把伞,也觉得不必要,于是就跟爸爸产生了争执。最后,爸爸动用家长权威,迫使她打着伞去学校,对此她只是说:爸爸你赢了,满意了吧?

    在这个案例中,女儿和她爸爸面临一个需求发生冲突的情况。而爸爸选择的解决方法,就是迫使女儿接受他的决定。在选择了解决方案后,爸爸宣布了他的决定,并希望女儿能够接受它。很明显,女儿不喜欢这个方案,所以爸爸在尝试说服之后,立即动用了家长权威,最终赢得了胜利。

    可这个胜利是表面的,短暂的,因为女儿只是被迫屈服于权威,下一次她依然可能和爸爸爆发更大的争执。由此可见,这种方法对于走出亲子冲突没有意义。

    那么第二种呢?假如女儿赢得了争执的胜利,爸爸选择认输,是不是就有利于解决冲突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为这只是把认输的一方换成了家长。即便女儿获得胜利,爸爸选择屈服,那么只会让女儿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反正家长一定妥协,一定让步。哪怕下次冲突中爸妈很愤怒,很不情愿,但他们依然会服输。不管如何,冲突的爆发是必然的,只是换一种结局罢了。

    由此可见,这种方法也完全不能解决冲突,并没有从本质上跳出非此即彼,非输即赢的思维。

    让孩子认输这种方法下孕育的孩子通常比较压抑和自卑,内心敏感,而让孩子赢这种方法下孕育的孩子或许更有自信,更有创造力,但是他们对于秩序和他人感受的尊重程度就很低,容易我行我素,让人反感。

    也就是说,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严重的缺陷。我们更需要做的,还是放弃输赢思维,走出不是输就是赢的传统思维陷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走出亲子冲突的恶性循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dp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