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记录和学习《典籍里的中国》之《尚书》

记录和学习《典籍里的中国》之《尚书》

作者: 莲柔漪 | 来源:发表于2021-09-04 23:18 被阅读0次

文/莲柔漪

偶然发现了一档综艺节目,跨越时空,古今对话,全新的文化类节目,真的让我挖掘到了“宝藏”,打开了一个新型的知识的宝库。

学历史,学知识。打开典籍,品读中国。

《典籍里的中国》用多舞台、多空间、沉浸式戏剧和古今对话的方式讲述典籍故事,对话华夏先贤,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

典籍中有先人们的治国理念和处世之道,篇目里记录着祖先们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而这些宝贵的文化密码在告诉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从何而生,为何而来,而又该去向何方。

里面提到:敦煌藏经近千年,让华夏文明的精粹绵延不绝。

敦煌藏经指莫高窟藏经洞,是莫高窟里的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

莫高窟藏经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清朝末年被发现,也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掠夺。

其中的《尚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尚书》最早的书名就是《书》。

相传或为孔子晚年整理编纂《尚书》,让上古美德流传后世。

孔子说:“《书》乃上古之书,上古史书,三千多篇,编选百篇,更易得精髓。”

“为何而选?何为精髓?”

然“上古先贤的言行记载在《书》里,让后世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读《书》而知朝代兴废之由,读《书》而知个人修身之要。”

识读《尚书》,按照时间顺序的编排,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尚书》中有《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一共是五十八篇

上千年的跨度,记录着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

《尚书》记载着尧舜禹、夏商周的历史,《礼记》曾经有个记载,就是君王做什么事情,必定有史官记载。打开这本书,可以追溯到华夏历史的源头。

“民本”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原文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五子之歌”本来就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大禹治水,禹是一个不得了的仁君,勤政爱民,三过家门而不入,建立了夏朝之后,他的儿子启登基。

启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到晚年就不行了,后来启的儿子太康继位之后,整天出去打猎,一打猎就好几个月,半年都不回家,老百姓,长期没有人进行管理,很多混乱的局面就出现了。

有一次太康又出去打猎去了,又是一百多天没有回来,结果东夷有一个优秀的人物就出现了,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其实他是东夷的一个首领,他直接把太康回来的路给卡住了。

这个故事叫做“太康失国”,太康的母亲和弟弟被赶出宫廷,他们就在黄河之畔徘徊,一边徘徊,一边思考,禹开创的那么大好的局面,到太康就乱的不成样子。

他们把心曲表达出来就是《五子之歌》。后来到战国时代,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包括唐朝魏征跟唐太宗论政,“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我们华夏文明有很多始创性的论述,都是从《尚书》开始的。

“典”的造字,看小篆,上面是“册”,下面“几”,是册放在几案之上,在甲骨文里,是两只手捧着它的,慢慢才演化成“几案之上”,环形就代表“串联竹简的韦条”。

“典”就是标准、规范。《尚书》开篇是尧典,尧的时代奠定的一种规范,一种传承。像火把一样,照亮过去,更照亮未来。

《伏生授经图》

《尚书》整理和流传的过程,有一个人非常的重要,因为他把《尚书》藏在了自己家的墙壁之中,才能够“不绝如缕,薪火相传”。

也流传了一句比较著名的话:“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典籍里的中国》用很独特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伏生”富有传奇性的故事。栏目组选择了《尚书》中的两个篇目,分别是《禹贡》《牧誓》进行演绎,古今的一次近距离接触。

《禹贡》的篇目很长,开篇的第一句是“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意思是:大禹划分土地的疆界,顺着山势行走,砍削树木为路标,以高山大河来奠定界域。

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分定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就是华夏九州。

《牧誓》中,“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还有非常震撼的一句:“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短短的十二个字,干脆有力,牧野誓师。

十二个字的意思是: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立好你们的矛,我要宣誓了。

牧野之战,是关于周武王伐纣的故事。

让我们仿佛真的回到了千年之前,感受到伏生对《尚书》的崇敬之情。还有《书》的文字不易懂,所以要讲,看完后不禁让人热泪盈眶。

上古典籍《尚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伏生,名胜,字子贱,秦朝济南郡邹平人。自幼嗜古好学,博览群书,对《尚书》研读尤精,为儒学博士。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伏生冒诛杀之罪,将《尚书》匿藏于壁中。

秦末兵起,伏生流亡异乡。刘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故里,求其所藏《尚书》,损失大半,仅剩29篇,抄录整理,教授于齐鲁之间。

相关文章

  • 记录和学习《典籍里的中国》之《尚书》

    文/莲柔漪 偶然发现了一档综艺节目,跨越时空,古今对话,全新的文化类节目,真的让我挖掘到了“宝藏”,打开了一个新型...

  • 典籍里的中国

    9.“典籍里的中国”《尚书》 1900年,在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千年藏经阁中发现了《尚书》。 《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

  •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周末看了一期《典籍里的中国》之尚书篇,深感震撼。 《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

  • 记录和学习《典籍里的中国》之《史记》

    文/莲柔漪 以人物为中心,通贯古今,记录了无数精彩鲜活的中国故事,或许你没有读过《史记》,但是你一定听过这些故事。...

  • 记录和学习《典籍里的中国》之《论语》

    文/莲柔漪 《齐论语》是《论语》最古老的版本之一,在汉末魏晋时期就失传了。 “因为《论语》主要记得是先师孔子和孔门...

  • 21.2.12 典籍里的中国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新推出的文化类节目。它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尚书》《论语...

  • 典籍里的中国(1)—尚书

    比利时2021年学校的春假适逢中国2021年农历的春节正月,在这个假期里遇到了《典籍里的中国》,能够在中国最重要的...

  • 《尚书》大禹谟之精一之道

    《尚书》大禹谟之精一之道 作者:石宏博 今天观看了《典籍里的中国》,颇受感动。就拿出《尚书》里面的一篇经典,做一下...

  • 典籍里的中国1-《尚书》

    新知: 1、 1900 中国 敦煌 莫高窟,一声巨响,惊动了黄道士,发现典籍万卷,莫高窟的藏经破壁而出。 2、19...

  • 记录和学习《典籍里的中国》之《本草纲目》

    文/莲柔漪 打开典籍,品读中国,识读《本草纲目》,让我们走进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医药学典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录和学习《典籍里的中国》之《尚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fd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