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菊与刀之感悟

​菊与刀之感悟

作者: 焦_jack | 来源:发表于2013-10-13 22:02 被阅读119次

整本书给人一种很乱的感觉,让人第一次读很难找到主线。而且此书研究的也是二战左右的日本,难免就有一些时代上的落后性。就如同你去研究二战左右的中国人,和现在相比会有很大区别的。即便如此,这本书还是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因为民族骨子里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两者体现了日本人的双重性格——温和又好斗、爱美又黩武、尚礼又倨傲、善变又顽固、驯服又专断、忠贞又反叛、勇敢又怯懦……

善变

按照我们的观念,如果一个国家占领了我们的国家,即使我们战败了、被占领了,我们也会有人站出来不断的反抗,不会就此罢休。而日本人则不是这样,日本被美国占领后,除了少数极端顽固分子,日本人几乎没有人开展报复行动。这是为什么?

在欧洲的思维方式中,如果要战斗,首先都必须确认战争目的永恒正义性,其力量来源是一直积蓄在胸中憎恨和义愤;日本人则在寻找其他根据。他们迫切希望得到世界的尊敬。由于资源缺乏和技术落后的制约,他们不择手段。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还是失败了。对他们而言,这意味着侵略不是通往名誉的道路。而“情义”的双重标准往往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是采取侵略的方式,另一方面就是坚持互敬的关系。战败之际日本人从采取侵略的方式转向互敬,显然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心理上有任何压力。

宗教

日本的宗教——神道教。这种宗教与西方的基督教不同,这种宗教被视为民族象征受到特殊的尊敬。日本政府要求人们信奉神道只不过是忠诚的一种象征,就像我们要信奉自己的国旗一样。

皇恩,是第一位的和最大的恩情,即应表示出自己的真诚。

父母的恩,服么每天都要照顾儿女,为他们操心,所以父母的恩是实实在在的。

对老师有恩,他们是帮助自己成长起来的人。

每个人都是负恩者,都应该毫无怨言的履行义务。

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日本人不愿意随随便便接受别人的恩惠,从而欠上人情。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甚至有这样的法令:遇有争端,无关者不得干预。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出手帮助,很容易被人怀疑是想从中获得什么利益。

在日本让你看来欠恩就要竭尽全力去报答。

恩让日本人可以在战争中发挥出极端的牺牲精神,当然也导致了生活中那种在我们看来毫无必要的易怒心态。

在日本人看来欠恩不是美德,报恩却是善行,积极献身于报恩就是开始具有美德了。

情义

“情义”一词是日本特有的。“情义最难接受的”。

“情义”的定义:“正道,人应遵循之道;为免遭非议而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请注意“不愿”两字。情义是必须报答的,迫于“情义”,一个人居然可以无视正义。人必须履行“情义”,如果不就会被世人斥为不懂“情义”,就会蒙羞。

洗涮污名

所谓对名分的“情义”,也就是使名声不被玷污的义务。日本人认为只要一个人遵守“情义”,洗涮污名,就绝不能说他犯有侵犯之最。如果收到侮辱而没有报复,没有消除这些侮辱,这个世界就会不平衡。

耻辱文化

各种善行标志的违背,各种义务的失衡或者偶然性的失误未知,都被划入耻辱的行列。他们说,耻辱是道德的根本。耻辱感的重要性在于,任何人都要重视社会对自己评价。日本人感觉耻辱甚至会已死谢罪,在他们本人看来,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秩序

日本人信奉的格言是:“万物各得其所,各安本分”。

在中国姓氏是宗族的根本,没有姓氏或类似替代物,宗族就无法生存。在日本,知道19世纪中叶,只有贵族和武士才可以拥有姓氏,只有上层阶级才有族谱。

这就涉及到了日本的等级制度,日本除去大名和天皇之类的人,剩余的人被分为士(武士)、农、工、商四类,不像中国,我们的士农工商只是一种象征,而在日本确实实实在在的等级制度。我是武士,你农民侮辱了我,我就可以杀掉你而不用负任何责任,或者只需付一点责任。日本近代法令:“士乃四民之长,农工商辈对士不得无礼。无礼即心中无士者,士不妨击之。”

所以在日本一切都有一个秩序,谁都不能践踏。

和其他轴心国家有所不同,在日本人看来,只要各国拥有绝对主权,全世界的无政府状态就不会消除。发动战争就是要为世界秩序二战,我们是光荣的。日本人二战前完成了各种工业化,所以我们要帮助我们的兄弟、邻邦,什么,他们不答应?好的,我们用武力让他们答应。

在强力等级制度统治下的日本人并没有变得文亮恭顺。关键所在便是:日本人各个阶级都受到了保障。即使是贱民也得到了垄断某种职业的保证。每个阶层都被严格限制,但这是有秩序的,是安全的。

另外:日本的等级制度还有某种灵活性:一个人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改变自己的等级。例如联姻、入赘等方法。

天皇

在中国,皇帝是龙子,是天上派下来领导人类的,只有他们他们才可以继承皇位。但是我们还有一个理念就是:如果皇帝不“仁”我们就可以推翻他。

而这种事在日本从来没有发生过。他们认为天皇本人就是神圣,是不可侵犯。不论怎样我们都不可以反对他。

————————————————我是分割线——————————————————

本文中大量引用了

《菊与刀》-------------(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的原话,再次并不一一列举了。

另:

本文中很多观点带有时代局限性,请各位观众老爷不喜轻喷。

由于时间限制各条目并没有详细展开,如果读者有兴趣请阅读原作。

相关文章

  • ​菊与刀之感悟

    整本书给人一种很乱的感觉,让人第一次读很难找到主线。而且此书研究的也是二战左右的日本,难免就有一些时代上的落后性。...

  • 爆裂之美——丰饶之海(二)《奔马》|2019读#51

    文 | Dove 如果说,《春雪》是《菊与刀》中的 “菊”,那么这本《奔马》就是 “刀”。 在四本《丰饶之海》里,...

  • 《 菊与刀》之悟

    这段日子闲来无事,我细细品读了一部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的报告性文学著作《菊与刀》。《菊与刀》是在1944年,二...

  • 菊与刀摘抄及感悟

    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并注意某个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琐事,才能充分认识并理解这个民族,人类学家对它的研究和论证才有意义...

  • 菊与刀

    日本这个国家真的挺奇妙的,工艺做的那么的精细,文化产业繁荣发达,科研创作也卓有辉煌。可也却做出了许多令世人痛恨的事...

  • 菊与刀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成书的战略情报书《菊与刀》...

  • 菊与刀

    以一个美国人的角度去解读看待日本,和我平时了解的日本很相似,我觉着比较客观,虽然我们之间有不堪回首的过去,但是我们...

  • 菊与刀

    菊为花之魂魄,其高洁在于它傲霜独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及文化中,梅、兰、菊、竹合称四君子。菊花的栽培历史在中国已有3...

  • 菊与刀

    因为年初到过一次日本,被日本的美丽和礼貌震撼到,回国之后仍念念不忘,预定下次再去一趟日本。也因此对日本的文化更加着...

  • 菊与刀

    日本是个神奇又奇怪的民族,神奇之处在于他能够用一个弹丸之地的资源和人力发动世界大战,却在战后发展出了仅次于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与刀之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mt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