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听一个大V的节目的时候,听到了一个“独立手艺人”的名词,也许这个名词并不新颖,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启发性的。
这让我联想到了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地摊经济。前几天朋友在微信群里打趣,跟我们说现在地摊经济这么火,想下班开个车去搞个副业,拉些榴莲去卖。虽然在我们身边确实也有不少朋友敢于去尝试,但真正付诸行动的还是少数。很多像我们这样朝九晚五的同龄人,其实有时候只是嘴上说说,一到付诸行动,就开始退缩,开始诸多借口,可能是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让我们停滞不前。但有一条隐形的原因,可能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我们已经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
1
现在社会的上班族其实都是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其实更多的是996),有这样一个场景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我们每天起床会精准的计算着自己每一个动作到出门花费的时间,然后急匆匆的从冰箱里拿了一瓶牛奶就上了早晨最早的一班地铁,如果运气好,我们能在地铁上找到座位睡个回笼觉,如果运气不好,我们也能将就的站着打个盹。回到办公室匆匆忙忙吃完刚从早餐店里买的早餐,就进入一天正式的工作,晚上能赶在孩子睡着之前回家,那已经算是很庆幸的事了。我们努力工作,期望着从工作获取自己的价值,但很多时候在工作中的我们却收获一脸迷茫,很难得到上司的赏识,很难在职场上混出一番成绩。
2
很多生活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群人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高额的房价,上有老下有小,职场新人的“后浪”之声。然而面对诸多的挑战,但有时我们却不得不感叹一句,可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职场生活了呀。职场中的我们其实已经是体制内的一员,在这里,我们的一切评价的标准比较单一,那就是我们的领导。晋升有许多的因素,甚至有时候你的一个晋升可能仅仅是领导的一个喜好,而喜好又是这个世界最捉摸不定的东西,也没有任何理由。
3
对于很多人来说,脱离职场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事情,就像上面说的,很多在职场上有着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已经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而评价的标准又是那么的单一,常常导致个人的价值会被低估,这时我们能否找到另外一条途径能够更加正确的提升我们的价值?当我们本身只是一个体制内的一环,也许我们发挥的功能对于这个组织来说可能是微乎其微,但是互联网时代给了我们更多的机遇。当我们本身的功能被放在整个社会下进行评断的时候,我们自身的价值也许就远远大于体制内那微乎其微的光芒。我看过《三体》的作者刘慈欣的一期采访,他本人正是一名长期生活在体制内的工程师,据说《三体》的诞生得益于他在工作之余创作迸发灵感创作出来的。
4
也许我们会有疑问,我们不像刘慈欣那样本身是工程师,又具有写作的天赋,但是我们可以至少转变思维,那就是我们自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手艺人存在。作为独立的手艺人就需要有客户群体,而在体制内,老板就是我们的客户群体。那么我们不妨深入发掘一下自己是否能更深入的发掘自己的潜力,从而找到更大范围内的客户群体。今天的我们其实生存法则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依靠着单一的生存技能可能越来越难以在社会上获得长久的立足空间,也许正应验着那句:当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转变我们的思维,用一个独立的手艺人看待自己,去死磕自己的技艺,认真的打磨,也许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