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二十五史中有趣的小故事。
秦朝末年,有个叫魏豹的人,是魏王室后人,他参加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在魏地攻城略地,战功卓著,立为魏王。
后来他参与巨鹿之战,并跟从项羽入关。
农民起义取得阶段性胜利后,项羽自以为天下已定,自封西楚霸王并分封天下诸侯。
然而项羽却只是封魏豹为西魏王,将魏地的其余大部分范围归入楚。魏豹心里立马不平衡了:我跟着你出生入死,到头来自己的领地还被分走一大块,是可忍孰不可忍啊,于是对项羽非常不满。多说一句题外话,项羽如此分封诸侯的操作,对他不满的估计不止魏豹一人,这为其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
接着刘邦与项羽开启楚汉相争模式,机智的刘邦也看到了不少诸侯对项羽“分赃不均”的不满,于是极力号召各路诸侯联合起来,一起攻打项羽,这时魏豹找到了报复机会,立即响应,归附到刘邦旗下,转头带兵罚楚。
然而在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魏豹发觉刘邦是个粗人,没文化且傲慢无礼(相比于出身贵族的项羽),于是找了个借口退回到自己的封地,开始坐山观虎斗,躺平了。
这期间一个善于相面名叫许负的人,为魏豹的一个妃子(薄姬)相面。许神仙说,薄姬将来生的孩子会是天子。
魏豹闻言真是喜出望外,这不就是说将来的天下是我魏豹的嘛。这还了得,不能再躺平了,他像打了鸡血,经过再三权衡后他认为刘邦太过无赖,不可能成就霸业,于是他反叛刘邦,又转头投向项羽,帮着楚军打汉军,梦想着将来自己成就帝业。
不幸的是,这次魏豹遇到的对手是韩信,他哪是韩大将军的对手呢,大将军真真假假一阵操作下来,魏豹大败,被汉军俘虏,同时其母亲和妻妾也被汉军虏获。
机智多谋的刘邦为了收买人心,竭力争取其他诸侯的支持,他并没有杀魏豹,而是把他放了,并让他协助汉军将领周苛守荥阳。不得不说,刘邦在用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方面,是项羽没法比的。
魏豹认为自己生命无虞了,可是没想的是,自己的死期将至。
周苛和同僚在背后议论,对魏豹的品行很是不屑,他们商议认为:魏豹是个叛徒小人,不能跟这种人一起做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把魏豹杀了。
戏剧性的是,魏豹的妃子薄姬被刘邦虏获后,成了汉王宫织室中的一名奴婢。一次机缘巧合,刘邦临幸了她,她怀孕后生下一子,名叫刘恒,即汉文帝。没错,他就是咱们历史书上“文景之治”的主角之一——文帝。
说回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魏豹。假如他泉下有知,想起给薄姬相面的许负,他会是一种怎样复杂的心情呢?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的结尾中紫霞仙子说:“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我猜不着这结局……”。
到魏豹这里,他猜中了结局,却没猜着结局中竟然不包括他自己。只能替他一声长叹。
看到这个故事,感触最深的是,历史中存在很多偶然性。尤其在战乱年代,一个人的富贵与否、经历如何、能否成就一番事业……均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就连人的生死,也是各种偶然性之后的结果。宿命一点说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历史中的偶然性,一直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