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发展,纵观其必然性中的偶然性,而偶然性中的必然性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这也是大势所趋的必然倾向。
近年来,乐坛的新人不仅多才多艺,创作能力颇受人赏识。而且,新人辈出,更重要的是一些被打上“小资”“文艺”的标签的独立音乐人,渐渐被大众所接受,乐坛的发展与人才辈出,都为低迷的乐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风气。总所周知,许多所谓的新人,都是从幕后转向幕前的。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才华,只是还没有遇到一个伯乐,才华被发掘,终于出了专辑,漫长的过程,在等待的时候,努力并没有白费。
蔡健雅、方大同、张悬、陈绮贞、等等被我们熟知的这一类的音乐创作人,他们的才华受到大家的认同,虽然他们没有承诺每年一张唱片,但一旦出炉的唱片往往是精品,他们也许比那些唱口水歌的歌手的唱片的销量要逊色,但是当我们去肯定一个歌手用心创作的时候,这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网络的发展,令很多独立的音乐人都得到了出道的机会,网络的发展,让非主流音乐有了变成主流音乐的可能性。
独立的音乐人,常常会被打上“文艺”这样的标签,他们不是顺应音乐的潮流,顺势而上的,而是凭借着他们心中不灭的梦想而创作的,才华的好坏,声音的辨识度如何,都在歌手的身上有所体现。
当今社会,唱片业的不景气不仅仅直接影响唱片的销售,而且唱片的销售好与坏,直接检测歌手的人气在乐坛的地位。流行的指标,除了明星出席的颁奖典礼以外,更多的是网络的投票、下载流量的多少来检测人气。
主流的音乐往往是那些唱口水的歌的歌手,虽然这种说法,不能以偏概全。传唱率很高,若仅凭传唱率高去定义一首歌的好坏,那会不会有些草率。
近年来,网络歌曲被大肆渲染,点击率、下载率,成为一首歌能否唱红的新标准。众多歌手,都是从网络走向现实的,无可否认的是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宣传的方面,若没有网络,那么大众所知的,必定会很少。
再来回归说一下独立的创作人,他们的才华自然不能忽视,何况,他们的耐性与创作的能力,更为了他们的音乐更上一层楼奠定了基础。这一群人,他们崇尚自由,崇尚理想,心中之火永不熄灭。
当我们去评论一张专辑的差与好的时候,是对这个歌手的客观评价,市场的需求,往往会萌生很多不一样的音乐元素,摇滚、流行、布鲁斯、人们所接受的,不一定是全部的流行的音乐元素,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对于好音乐有不同的定义,鉴于定义的不同,其赏识度也不一样。相同的道理,在不同的歌手的成长环境里,所接触的音乐与濡养的环境也不尽相同,耳目濡染,总是与周遭的一切有关。
2009年似乎是一个翻唱的年份,众多歌手都出了一张翻唱专辑,翻唱别人的歌,是可以唱出自己的味道的,当然也要接受别人的认同,否则不看好的话,倒也不讨好了。
可以说,独立的音乐人越来越被人看好,但众人的认同通常情况下都颇有代表性,撇去其代表性,若单纯靠歌声的话,能够在乐坛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屈指可数,自我的创作才华,自然会为音乐加分。
有很多明星,都在颁奖典礼上屡见身影,他们都抱有对音乐的梦想和坚持,把音乐当成了虔诚的信仰,坚持为音乐撑开一片天。
所谓的非主流音乐,并不是真的非主流,而是在大势所趋的环境下,独具一帜的音乐风格,在这里必须要说一下卢广仲,这样样子憨憨的歌手,蘑菇头,长白袜,形成了特别的造型,因为对音乐有梦,即使他曾经遭遇了车祸,但依然坚持歌唱,他的歌声对于其他人来说,是特别的,无论是曲风还是歌唱的唱功,都堪称一绝。
会唱歌的人,往往是深得人心的,会创作的人,往往是具有吸引力的,能唱能作,自然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
独立的音乐,从独立走向大众所接受的道路上的肯定要经历考验,在环境低迷的境地下,即使是独立、非主流的音乐,一定会保持它原有的韵味的,只是独立音乐必然会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慢慢的融合主流音乐,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非主流音乐慢慢的融入主流音乐,是大势所趋的必然性,是必然性中的偶然性。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
在这个情歌泛滥的年代,当一首首非情歌涌现出来,始终会产生不同的感动。
泛滥,于词性来说,我猜测是偏向中性词一点。而在当今的年代,情歌的泛滥,每一首的情歌都在提示着我们整个爱的状态的缺乏,所以,你会觉得自己需要去听情歌。然后陷入一种不断提醒自己缺爱,寻爱的过程。
有些情歌,可以唱遍大街小巷,例如曾经红极一时的那首《老鼠爱大米》,就连小学生都会唱,虽然说,演唱者因为网络上极高的点击数而获得了披靡的人气,但真正沉淀下来的时候,会逐渐被淡出眼前,直到忘记。
所有歌手从用心做一张专辑开始,都会希望有好的销售量。作为粉丝来说,肯定会替偶像大肆宣传某某专辑,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产生购买欲,我从来不会批评一个粉丝为了帮偶像这件事,毕竟,支持自己的偶像,是本能,是应该要做的。只是,我希望,你把那一张专辑买回家放进CD机里听的时候,会真的感受得到他在录音室的那种热情澎湃的录音状态,你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那些音符在飘进空气里所形成的一股暖风,抵达你内心的空洞。
我尚不知道,八零到九零年代的流行曲到底是怎么样的。只是在我有记忆以来,尤其是千禧年以后,乐坛大批涌现了创作歌手,在他们的音乐的潜移默化下,会逐渐认识到什么叫蓝调,什么是R&B,什么是重金属,什么是轻音乐,宛如上了一堂很好的音乐课。
最近这两年,我蓦然发现有很多非情歌也好听,在这个流行唱情歌的年代,当那些流行的情歌唱遍大街小巷的时候,这种状态已经属于泛滥的状态,当我们听完一首情歌,回想起自己的一段感情或者一段往事,然后陷入怀念的状态,瞬间灵魂抽空,字字句句都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欣赏填词人包括很多,例如林夕,黄伟文,周耀辉,林日曦,还有林若宁。在他们的笔下,情歌是多么地动人,在他们的笔下,无论是多么悲伤的曲子,兴趣填写出来的词是为了表达某些正面的能量。
林夕在十大金曲上说过,上个礼拜收到一个陌生读者给我的电子邮件,他说因为我写给陈奕迅的一首歌,那首歌叫《黑泽明》他一直听着那首歌,陪伴他度过抑郁症的时期。《黑泽明》就是在黑暗中要选择光明的意思。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被别人真正感受到你内心需要表达的东西的时候,你会发觉你自己其实的修为有所提高,哪怕是一点点,你都会感觉到自己其实是真正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情,然后你会逐渐感恩。感恩这些人,亦提醒自己需要不断地做一些真正让人脱离困惑或者苦海的事情。
我不晓得为何有那么多人喜欢网络歌曲,似乎很接受的样子。但说句实话,我不大爱这些,毕竟偶尔听听就好,只是大多数的网络歌曲,都是情歌,而且内容都算是比较低俗的那种,除了什么小三,什么爱情,这种东西听多了,我倒是觉得有些扭曲事实的样子。
如果你要问我,我一定告诉你,在情歌泛滥的年代,非情歌的表达其实更具有社会意义,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歌手去做一些概念专辑,似乎想表达相较实质性的东西。是不是含有社会性的概念才能够吸引别人的眼球,其实终归觉得是出一张专辑,能够表达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自然最好。而聆听的人当然希望能够听出其中的概念或者表达的东西。
我从来不认为情歌的泛滥是个错误,但这个错误在适当的时候,其实可以改变一下,毕竟在参差不齐的音乐文化里,你所表达的情感和试图描绘的世界,倒是能够显得从容,在情歌泛滥的年代,你所喜爱的非情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多么的珍贵。
网友评论